1981年,有人想动手否定毛主席,胡乔木提出不再称“毛主席”,改叫“毛泽东”,但

盘盘鸭 2025-11-10 14:43:09

1981年,有人想动手否定毛主席,胡乔木提出不再称“毛主席”,改叫“毛泽东”,但黄克诚将军听完总觉得别扭,当场要求胡乔木把称呼改回来!   黄克诚故居的展柜里,旧眼镜的镜片满是划痕,旁侧手稿上 “毛主席” 三字被红笔反复圈画,这是 1981 年他与胡乔木争论的见证。   这副眼镜曾陪他在 1943 年苏北寒冬里,蹲在田埂上帮百姓算收成,镜片结了霜就哈气擦一擦,再继续算。   1981 年那次争论后,胡乔木特意到黄克诚家中拜访,两人围着炭火盆聊到深夜,黄克诚翻出旧相册,指着湘江战役的合影。   “你看这照片里的战士,好多没熬过长征,他们都喊‘毛主席’,我改了称呼,对不起他们。” 胡乔木听后默默点头。   时间回到 1928 年,黄克诚在湘南起义中被俘,敌人逼他写悔过书,他却在纸上写 “共产党员绝不投降”,后来趁乱逃脱。   逃到山里时,他饿了三天,靠挖野菜充饥,眼镜丢了一只,仍坚持找到党组织,那时他就说 “跟着毛主席走,再难也不回头”。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奉命组建抗日武装,没钱没枪,就挨家挨户动员百姓,用自家的粮食招待参军的青年。   有次地主举报他 “煽动民众”,他被日军抓去审问,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始终没泄露部队动向,后来被地下党营救出来。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他到东北工作,看到百姓缺衣少食,就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孤儿,自己穿着单衣办公,冻得直发抖。   1950 年抗美援朝期间,他负责后勤保障,为了让前线战士吃上热饭,亲自到火车站调度物资,三天三夜没合眼。   1966 年,他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即便如此,仍坚持每天读《毛泽东选集》,眼镜坏了就用绳子绑着继续戴。   1978 年,他恢复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基层调研党风问题,在河北农村住了一个月,吃住在农民家里,听百姓提意见。   有次他发现当地干部挪用救灾款盖办公楼,立刻要求整改,把干部的办公楼改成了学校,还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2 年,他收到一封来自湘江战役烈士家属的信,信里说想知道亲人牺牲的具体位置,他立刻派人去查,还亲自回信安慰。   晚年他记忆力下降,却能准确说出每个牺牲战友的名字和籍贯,护士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笔记本上记满了烈士信息。   1986 年他住院期间,每天都让家人读报纸,听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息,就会露出笑容,说 “这样才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临终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说:“以后要多去革命老区看看,帮百姓解决困难,别忘本。” 这句话成了家人的家训。   如今,黄克诚故居每年接待上万名参观者,很多青年党员都会戴上仿制的旧眼镜,体验他当年工作的艰辛,感受那份初心。   他与胡乔木争论的手稿复印件前,常有老人给孩子讲述那段历史,告诉他们 “这两个字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信仰与牺牲”。   黄克诚的故事不仅写进党史教材,还被改编成话剧,在全国各地上演,剧中那句 “跟着毛主席走,再难也不回头”,每次都让观众热泪盈眶。   他的精神如同那副旧眼镜,虽历经岁月磨蚀,却始终清晰地映照出一名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从未褪色。     主要信源:(共产党员网——黄克诚: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

0 阅读:61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