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血战长沙的李玉堂遭国民党枪杀,行刑前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

野史记录 2025-11-10 15:34:38

1951年,血战长沙的李玉堂遭国民党枪杀,行刑前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蒋介石却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 李玉堂是山东人,出身地主家庭。凭借丰厚家资,自幼读书,深怀报国之心。李玉堂初次投军时加入了阎锡山的军队,发现阎锡山的军队腐败泛滥,并非报国之地,遂毅然离开,经志同道合的朋友推荐,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 了解蒋介石的人都清楚,蒋介石一生任人唯亲,刘峙、汤恩伯之流始终得到重用,而陈诚和胡宗南屡战屡败仍能身居高位。蒋介石最爱面子,总喜欢以“校长”自居,对黄埔系的将领甚是喜爱。只要是黄埔出身,愿意跟着蒋介石,在国民党的派系之中就会进入小圈子,而一期生更是这个圈子里的“大哥”级别人物。 李玉堂出身黄埔,又是一期生,这种身份在国民党内部发展本来就得天独厚。李玉堂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直接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第二团任见习排长,这个起点是多少普通士兵的一辈子。 经历第一次北伐战争的洗礼以后,李玉堂的晋升速度堪比坐火箭。李玉堂随军征战陈炯明期间,一路从见习排长累迁至少校营长,随后又在第二次东征中升任团长,1932年时已经是师长了。 从李玉堂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来算,短短八年时间,李玉堂就从一个军校学生成长为师长。当时的李玉堂可谓是风光无限,前途无量,深受蒋介石器重。但李玉堂与蒋介石终究不是一路人,这一点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两者之间虽然同一阵营,却注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蒋介石一心谋私,无心抗战,即便日军陈兵上海,马上就要动他的“钱袋子”了,他不全力备战,竟然仍寄希望于列强调停。反而李玉堂,拳拳报国之心在抗日战场上全面展现,先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又率部打了台儿庄战役,取得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大捷。 李玉堂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名望,直接升任陆军第八军军长。虽然军职晋升了,但李玉堂抗日之心不改,继续率部活跃在抗日战场上,屡屡在抗击日寇的作战中取得战果。第八军在李玉堂的带领下,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强硬的作战风格,让第八军令人刮目相看,被誉为“泰山军”。 李玉堂改任第十军军长时,在抗日战争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荣誉,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因此,李玉堂将抗日热情带到了第十军,全军官兵在长沙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到底,三战三捷,这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堪称经典。 因此,李玉堂不仅是蒋介石麾下的将领这么简单,他带兵抗击侵略者,屡获战功,维护了民族尊严,是抗日名将! 如此优秀的一位将军,为何令蒋介石如此愤怒,甚至不惜在枪杀他的判决书上,再“画蛇添足”的批一个“耻”字,借此来羞辱李玉堂?李玉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凭借战功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这样的人有什么“耻”? 原因很简单,李玉堂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可以血战不退,但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导致饱受战火数十载的中国,仍然无法停止刀兵。 内战与抗日完全不同,枪口对准的不是侵略者,而是自己的同胞。这样的作战,完全成了替蒋介石一人打仗,与守国无关。而解放军则不同,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打内战是被迫,打胜仗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两者对垒高下立判。 经过数年战争,蒋介石的军队终于到了崩溃边缘,很多官兵都已经无心再战,只不过被绑在蒋介石的反动战车上下不来。 李玉堂在解放战争末期,同样对国民党的腐败不堪心怀不满,期盼着能有朝一日真正成为守家卫国的军人,而不是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反动派。 1950年,李玉堂时任国民党第一路军司令官,率部驻守海南。李玉堂这时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就是率部起义。 其一,我党当时对李玉堂这位抗日名将颇具好感,认为他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顾全大局。因此,组织当时派了李刚秘密进入海南岛,暗中与李玉堂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李玉堂决定起义,只等李刚回去复命,双方约定具体的起义时间。 其二,李玉堂的妻子名为陈伯兰,是我党的地下革命者,经常和丈夫讲革命思想。李玉堂的进步观念,很多都是受妻子影响,正因为有这层关系,他与李刚直接的密谈,才能如此迅速的达成共识。 从这一点看,李玉堂起义定然会水到渠成,但遗憾的是,因为海南岛战局的形势发生骤变,双方展开了高度戒严,李玉堂与我军的联系中断。此后,我军对海南岛发起猛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海南岛,李玉堂期间没机会接到我军指示,错过了起义的时机,只能暂时撤入台湾。 彼时,蒋介石率部败退台湾不久,在台湾立足不稳,又接到海南岛兵败的消息,心中十分愤怒。而我军当时则谋划着进一步解放台湾,遂启用了潜伏台湾的几条暗线搜集情报,安排陈伯兰和弟弟陈石青去台湾找李玉堂,暂时潜伏下来。 本来这件事没什么破绽,但不巧的是李刚被捕后叛变了,供出了李玉堂和陈伯兰,顿时引得蒋介石勃然大怒,直接判了李玉堂死刑,还批一个“耻”字羞辱他。李玉堂夫妇被枪杀当日,李玉堂深感不敢,这才喊出了开篇的那句话!

0 阅读:2
野史记录

野史记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