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阅读前请点个赞,

柳淮蕊 2025-11-10 20:37:55

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美荷两国这阵子真不安分,对着中国刚冒头的光刻机技术,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责,美国商务部说咱“技术缺乏原创性”,荷兰ASML高层更直接,声称中国“短期绝无可能追平”,这分明是被戳到痛处后的急眼,更是霸权垄断被撬动时的本能反扑。 这俩国家之所以频频发声,根子就在9月份那则消息:中芯国际正在测试上海宇量昇造的深紫外光刻机,这机器不光能稳打28纳米成熟制程,还能用多重曝光技术试产7纳米甚至5纳米芯片。 要知道28纳米是汽车芯片、物联网设备的“刚需品”,之前全靠ASML的1970i、1980i两款旧机型撑着,结果今年9月6日美国突然加码管制,连这些老型号都要许可证审批,等于把中国成熟制程的路子也堵死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自己的设备能顶上来了,美荷自然着急,荷兰首相吕特嘴上说ASML是“创新明珠”,身体却很诚实,去年9月就跟着美国扩大管制范围,限制NXT系列设备对华出口,现在见中国没被卡死,反而拿出了替代品,批评声自然就来了。 更讽刺的是,他们批评的“技术原创性”,纯属睁眼说瞎话。 咱光2019年中国光刻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就达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这些专利遍布光源、双工件台、浸没系统等核心环节,可不是靠“逆向工程”能攒出来的。 再看实际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9月的《首台套目录》里,早就把110纳米氟化氪光刻机、65纳米氟化氩光刻机列了进去,如今28纳米浸没式机型能交付测试,是十几年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哪来的“突然冒头”? ASML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的设备里光学镜头、控制系统依赖美国技术,去年乖乖跟着美国收紧管制,可中国市场占了他们36.1%的销售额,是全球最大市场,现在中国能自己造了,他们的营收预计要少400亿欧元,这批评里藏着的,全是怕丢饭碗的恐慌。 美荷这波操作,简直把双标玩得淋漓尽致,美国一边喊着“技术公平”,却又从2023年就联合盟友围堵中国半导体,今年1月更是把禁令延伸到零部件和组装工具,连东京电子这种营收超40%靠中国的企业都被逼着站队。 荷兰更可笑,ASML总裁早年还说“中国市场绕不开”,转头就屈服于美国的“最低含量原则”,只要设备里有一点美国技术,就不敢卖给中国,现在见中国突破了,倒先指责起中国“破坏规则”。 要知道规则从来都是他们定的:他们能垄断EUV光刻机,能卡着高端技术不卖,中国被逼得自己研发,怎么反倒成了“错”? 而我们中国的突围是真的扎实,根本不是他们嘴里的“短期投机”,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今年5月已经交付,国产化率超90%,连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离子注入机都跟上了,北方华创的设备精度误差小于0.1%,还进了台积电5纳米的验证名单。 华大九天更是掏出了国产首套存储芯片全流程EDA工具,把之前被海外垄断的设计环节也撕开了口子。 这些突破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从专利布局到设备制造,从材料研发到软件配套,一步一个脚印攒出来的。 美荷的批评,反而暴露了他们的技术霸权有多脆弱,ASML垄断EUV光刻机这么多年,靠的是全球供应链,可现在中国在DUV领域搞出了替代方案,虽然和EUV还有差距,但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工业需求。 2024年中芯国际28纳米产能翻了一番,就是靠之前囤的旧设备撑着,现在国产设备接上,等于绕开了他们的封锁。 美国自己也慌,9月的新规把管制范围扩到成熟制程,甚至量子计算设备,就是怕中国在更多领域突破,可越封锁越倒逼中国加速。 所以美荷的批评就是纸老虎,看似凶狠,实则是对自身垄断地位的不自信。 他们习惯了靠技术卡别人脖子,习惯了躺着赚垄断利润,如今中国靠着自己的研发打破了这种垄断,他们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身,而是跳出来指责,这恰恰说明霸权逻辑已经行不通了。 中国从来没想过搞技术封锁,研发光刻机纯粹是被逼的,你不卖,我只能自己造;你堵路,我只能另辟蹊径。 ASML要是真有底气,就该放开销售公平竞争,而不是靠政治施压,美国要是真信自己的技术领先,就该用创新说话,而不是靠禁令续命。 现在再看这波批评,更像一场闹剧,美荷两国越是声嘶力竭,越说明中国的路走对了。 10月以来,国产光刻机的测试进展不断,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在加码,这背后是国家的支持,是科研人员的硬拼,更是市场需求的倒逼。 霸权可以一时封锁技术,但封不住创新的劲头;垄断可以一时赚取暴利,但挡不住产业升级的浪潮。 美荷现在的批评,早晚要变成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奈,因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是必答题,这道题,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技术一步步答满分。

0 阅读:69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