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日本前防卫大臣怒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近几日发声了,他警告日本不要再幻想打仗了,因为国家可能会灭亡。他说:“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奇迹,是抢夺了中国的财富之后实现的。”他还指出,日本历史上通过战争获得财富的做法已经不行了,因为不允许。 日本经济在2025年秋季步履维艰,GDP增长率勉强维持在1.1%,远落后于亚洲邻国平均水平。工厂订单持续下滑,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指数波动频繁,交易员们忙于应对突发调整。通胀压力加重,达到2.9%,食品价格上涨直接推升民生成本,超市里的肉类和蔬菜标签频频更换。表面上失业率稳定在2.3%,但青年就业市场暗流涌动,求职者蜂拥而至的就业中心常常人满为患。防卫预算已膨胀到9.9万亿日元,占GDP的1.8%,国会预算委员会反复审议这些数字,却发现四成资金流向美国供应商,用于采购F-35战机部件。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美国的新关税政策瞄准电子产品,日本出口企业库存堆积如山,港口的集装箱等待卸货时间延长。石破茂的从政生涯贯穿这些变局,他出生于1957年的鸟取县,父亲早年涉足地方政务,家庭环境让他从小接触政策文件。大学主修法律后进入银行系统,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积累了资金流动的实战经验。1986年以29岁之龄参选众议院,从街头拉票起步,连胜多届后逐步掌控防卫事务,审核军购合同时总能抓住关键数据。自民党内部分歧日益明显,上院选举临近,派系会议频繁召开,成员们围绕预算分配展开讨论。粮食自给率仅为38%,石油储备勉强支撑150天,这些资源短板在报告中反复强调,成为石破茂发言的深层土壤。 石破茂的表态直击日本历史叙事的痛点,他强调明治维新并非自力更生的奇迹,而是依赖外部掠夺的产物。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新政府推行废藩置县和义务兵役制度,工业化进程启动,但财政基础薄弱,每年仅六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勉强维持行政开支。工业起步依赖纺织机和蒸汽锅炉的引进,产能缓慢爬升,却始终面临资金短缺。直到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舰队在黄海击沉清军北洋水师多艘舰艇,陆军攻占旅顺和大连。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马关条约,清廷支付两亿两白银赔款,加上三千万两赎回辽东,总额达到两亿三千万两,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总和。这笔巨款注入国库后,直接用于钢铁厂和兵工厂建设,铁水浇铸模具,装配线启动,金本位制度随之确立,货币稳定推动了铁路延伸和产能跃升。日本由此跻身工业强国行列,但这一切建立在对手的巨额损失之上。石破茂指出,这种通过战争攫取财富的模式,在当代已无立足之地。国际法和联合国框架严禁掠夺行为,贸然重蹈覆辙只会招致制裁和孤立。日俄战争中获取南满权益的旧例,如今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难以为继,日本出口依赖度高,一旦供应链中断,经济将迅速瘫痪。 当下日本的资源依赖性暴露无遗,粮食自给率低至38%,大米产量刚好覆盖国内需求,其他谷物和肉类九成靠进口。港口货轮频繁卸载谷物袋,仓库堆垛需防潮措施,但战时封锁将切断这些通道,农田收割机闲置,城市配给机制启动。能源方面,九成石油从海外输入,油轮穿越海峡,炼油厂塔架昼夜运转,战略储备仅够150天。一旦供应中断,发电机停转,工厂生产线戛然而止。军事装备的自主性同样堪忧,F-2战机关键部件全从美国采购,维修依赖外部渠道,断供后本土产能难以填补。防卫预算虽升至GDP的2%以上,但四成资金外流军火商,日本军工产业萎缩,铸造厂机器锈蚀闲置。石破茂的分析接地气,他用这些数据戳破军事扩张的泡沫,指出日本贸易全球化程度高,冒险将导致经济崩盘。历史教训清晰可见,过去靠侵略积累资本的路径,已被国际规则堵死。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和无核化议题,也需从资源弱点入手审视。政界对他的言论反应不一,有人借此审视预算分配,但清醒声音仍属少数。安全威胁常被当作扩军借口,却忽略了资源坑的深渊。 石破茂的发言在政界掀起波澜,媒体头条争相转载,议会讨论防卫开支的必要性增多。10月中旬后,他赶赴联合国大会,推介安理会调整方案和核武去除倡议,数据投影中强调资源瓶颈的全球影响。回国途中转道华盛顿,与官员签署防务合作协议,笔迹落款时稳健。首相任内,美国关税壁垒筑起,他视之为国家危机,主持国防会议部署网络防御,防火墙协议逐步强化。上院选举结果不利,自民党联盟多数席位流失,计票数字跳动中,他宣布退任意向。2025年10月底,内阁集体请辞,交接仪式简洁有序,新首相上台后,他退居二线。石破茂继续通过书籍和演讲传播观点,书房伏案时钢笔划过纸张,剖析历史对未来的指导。党内论坛上,他提供防卫咨询,站立时双手插兜,细述资源短板的隐患。背景让他发言更有分量,早年银行从业熟悉金融脉络,转政界后适应制度变迁,派系运作经验丰富。经济波动中,他稳住外交阵脚,避免了更大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