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当初没帮俄罗斯是对的,现在看看朝鲜的下场真令人唏嘘!和美国一向不对付的朝鲜,赌上“家底“帮俄罗斯,结果美国稍微一伸橄榄枝,俄罗斯直接闭门会谈5个半小时,朝鲜被狠狠“背刺“了一把。 现在再看朝鲜这处境,确实得说当初没跟着掺和帮俄罗斯是真选对了,这份“热闹”凑得太亏,最后落得个热脸贴冷屁股的结局,想想都替它不值。 朝鲜跟美国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被美韩的军事压力逼得喘不过气,美日韩动不动就搞联合军演,2024年还搞出个“乙支自由护盾”演习,把核潜艇都派到半岛周边晃悠,顺带又拉着11个国家搞了个“MSMT”制裁监督机构,专门盯着朝鲜的一举一动,经济上的封锁更是把朝鲜逼得没什么周转空间。 这时候俄罗斯递过来橄榄枝,说是能给粮食能源,还能给军事技术,换谁都得觉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毕竟在东北亚这地界,能跟美国掰手腕的邻居也就这么一个。 为了抱牢这个“可靠伙伴”,朝鲜是真把家底都押上了。从2023年开始,军工厂就没歇过,机器连轴转着生产弹药,西方媒体那边虽说数据有点水分,但就算打个折,给俄罗斯运过去的炮弹、火箭弹数量也着实不少,路透社和英国智库凑一起算过,说差不多有400到600万发,2024年俄军前线每天消耗一万枚炮弹,一半都得靠朝鲜接济,有些部队甚至60%的弹药都来自朝鲜。 这还不算完,兵力上也跟着出血,韩联社报道说,光2024年9月之后就加派了5000名士兵去俄乌边境,算上之前的,在那边的朝鲜部队都快有一万人了,库尔斯克地区都有朝鲜士兵牺牲的记录,这可是实打实的人命本钱。 朝鲜图啥啊?不就是想换点实在好处。自家军工产能一直受原材料和电力拖累,只能开30%的工,为了给俄罗斯供货,硬是把工厂拉到满负荷运转,152毫米炮弹、122毫米火箭弹,还有类似“伊斯坎德尔”的战术导弹,能拿得出手的都往外送,摆明了是想换俄罗斯的侦察卫星技术、坦克制造本事,毕竟之前自家卫星发射炸了好几次,急着补上空天这块短板。 结果呢?好处没见全落袋,先把自己的国防储备耗了大半,要知道连军工产能更强的韩国,被美国逼着给乌克兰供弹,也才拿出50万枚,朝鲜这手笔简直是掏空家底式援助。 更让人唏嘘的是,朝鲜这边把心窝子都掏出来了,俄罗斯转头就跟美国坐下来谈心了。2025年2月那回,俄美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关起门来谈了足足6个半小时,虽说对外宣称是聊使馆人员配置、签证这些“技术问题”,但这时间点太微妙了——正是朝鲜弹药刚送到位、士兵在前线顶着的时候,美国稍微递个橄榄枝,俄罗斯就接了,连个招呼都没跟朝鲜打。 之前1月在沙特还有一次4个半小时的会谈,美俄都放话要“巩固信任”,这哪是把朝鲜当盟友,分明是把人家的付出当成跟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俄罗斯对朝鲜的那点“支持”,说白了全是算计。嘴上喊着要给朝鲜人道主义援助,要帮着减轻制裁,实际心里打的是自家算盘。 那个罗津-哈桑物流项目,说是能让朝鲜赚点转口费,本质上是俄罗斯想借朝鲜的不冻港运煤炭,比走自己的港口能省10%到15%的成本,从头到尾都是为了盘活西伯利亚的资源出口。 所谓的“财政援助”更是没影的事,西方说朝鲜靠卖弹药赚了200亿,可俄罗斯2024年总军费才1119亿美元,怎么可能拿近五分之一的钱买炮弹?分明是朝鲜拿硬通货换了些虚无缥缈的承诺,连美国财政部都看明白了,直接把帮俄朝转钱的Agrosoyuz银行给制裁了。 最讽刺的是,朝鲜还在替俄罗斯撑场面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在悄悄给自己留后路了。普京公开说“要恢复俄美关系”,完全不提朝鲜在背后的付出;俄外交部也跟着打圆场,说会谈是为了解决“累积的问题”,把朝鲜晾在一边。 要知道朝鲜可是顶着美韩更严厉制裁的风险帮俄罗斯,2024年10月因为跟俄走得近,韩美直接炸了朝韩连接公路,半岛局势紧张到一触即发,朝鲜劳动党副部长金与正只能硬着头皮放狠话,说“美国要为韩国的挑衅负责”,可俄罗斯这边连句硬气的支持都没有。 现在再看,朝鲜这步棋走得太急了。本来想靠俄罗斯缓解制裁压力,结果制裁没解除,反而把家底耗空了;想换军事技术,卫星还是没搞成,自家炮弹库存倒见了底;想找个盟友对抗美韩,盟友转头就跟对手喝茶。 俄罗斯从头到尾都没把朝鲜当“自己人”,只是把它当成牵制美国、补充弹药的工具,一旦美国给点台阶,自然就把朝鲜抛到脑后。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朝鲜单方面的“输血式奉献”,最后落得个被晾在一边的下场。 说起来朝鲜也该早点看清,俄罗斯向来是大国利益优先,当年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能跟美国私下达成协议,保证罗津-哈桑项目不受对朝制裁影响,现在为了缓和与美国的关系,牺牲朝鲜的利益也一点不意外。 朝鲜赌上家底押错了宝,美国的压力没减轻,还平白得罪了西方,又被“盟友”摆了一道,这份唏嘘真是自找的,但也着实让人看着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