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评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若台海有事,就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出兵干预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1-11 10:08:49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评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若台海有事,就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出兵干预”的言论时说:日本如果用自卫队去掺和台湾省的事,那你这个首相就当到头了,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日本首相。 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放弃战争作为国家主权,战后数十年间,日本长期秉持“虽拥有集体自卫权但不得行使”的立场。 直到2014年安倍内阁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才打破这一惯例,同时设定了“武力行使三条件”,其中核心前提是“威胁直接触及日本存亡”。 但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关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与日本的生存安全不存在任何法律或现实关联。 高市早苗将中国维护主权的行动曲解为“生存威胁”,这种说法本质是偷换概念,既违背《中日联合声明》载明的一个中国原则,更突破了日本自身安保法的适用底线。 法理上的硬伤早已引发日本国内反弹,立宪民主党党首直言其言论“极具危险性”,《朝日新闻》也发文警告,这种随意扩大宪法解释的做法会打开潘多拉魔盒,如此缺乏国内共识的冒险行径,本身就为政权崩塌埋下伏笔。 若说法理上的硬伤只是埋下隐患,那军事实力的悬殊对比,更让所谓的干预言论彻底沦为笑谈。 2024年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国防预算约1.69万亿元人民币,日本防卫预算仅373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倍有余。 这种投入差距直接转化为装备体系的代际优势,中国海军已形成以三艘航母为核心的作战体系,即将服役的福建舰更让远洋战力实现质的飞跃,再辅以大量先进驱逐舰、核潜艇,完整的攻防网络已然成型。 日本海上自卫队虽有“加贺”号等准航母撑场面,表面看具备一定威慑力,但改装后仅能搭载少量F-35B战斗机,且缺乏配套的预警机、加油机等支援机型,远洋作战能力先天不足。 兵力规模上的差距同样明显,中国200万现役军人是日本自卫队25.5万人的8倍,再加上14亿人口支撑的战争潜力与完全自主的军工体系,日本即便全力扩军,短时间内也无法弥补这种代际鸿沟。 有军事专家直白指出,单纯从军事角度衡量,日本连成为中国对等对手的资格都不具备,这种实力差距下的干预叫嚣,和以卵击石没有本质区别。 高市早苗或许寄望于美日同盟的支撑,但这种支撑实则是一碰就碎的泡沫。 在高市早苗们的盘算里,美国的军事背书能给日本干预台海的底气,可现实是同盟关系从来都是利益交换的产物,不存在无条件的庇护。 2025年8月美日主导的多国军演看似声势浩大,演练的“跨平台舰载机互降”等课目也颇具噱头,但深入分析就能发现,这些动作更多是展示姿态,远未达到实战化协同水平。 历史早已给出前车之鉴,2011年北约以“人道主义”为名介入利比亚局势,最终却让当地死亡人数暴涨十倍,国家陷入长期动荡,外部干预的反噬效应显而易见。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此前发布报告,明确建议美方支持中国“渐进式统一”,这一结论足以说明华盛顿对台海冲突的风险有着清醒认知,绝不会为日本的冒险行径全力以赴。 日本想把美日同盟当作干预台海的筹码,试图绑上“台独”战车造势,最终只会被利益裹挟着拖入深渊,这样的同盟关系,根本无法成为可靠后盾。 从历史维度回望,日本染指台海从来没有好下场。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早已被历史洪流彻底终结,二战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更以国际法形式明确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基础。 高市早苗这类极右分子无视历史定论,妄图重拾殖民时代的扩张野心,恰恰触碰了中国人民最深的历史伤痛。 这种对历史定论的无视,本质是基于历史失忆的政治投机,不仅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还会引发韩国、菲律宾等亚洲邻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 届时,国际社会的孤立与国内的政治反噬会形成合力,必然成为压垮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0 阅读:0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