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颖超逝世后,秘书赵玮俯下身,在额头上深深一吻,让这张感人至深的照片,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大姐,您放心吧,遗嘱早就交上去了。”1992年,病榻前的赵炜紧紧握着邓颖超的手,一遍遍安抚着这位弥留之际的老人。 彼时的邓颖超已经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却仍执着地念叨着“遗嘱”二字,这份对身后事的牵挂,早已刻进了她数十年的坚守里。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在简朴的告别室里,陪伴她近四十年的秘书赵玮,深情地亲吻了这位伟大女性的额头。这份亲吻无关仪式,更像是一种亲昵的告别,藏着三十七年朝夕相处的深情。 赵炜自1965年起,正式担任邓颖超的秘书。此后的三十余载,她见证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操劳的一生,也明白了周邓夫妇口中“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真正含义。 邓颖超的一生,为国、为党、为民,却唯独不考虑自己。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惦记的仍是不给组织添麻烦。她曾嘱咐赵炜,务必按照遗嘱处理后事。可那遗嘱的内容竟然是:遗体火化,骨灰撒河,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 赵炜对邓颖超的深情,恰恰源于这份伟大背后的平凡与温暖。在赵炜的回忆里,邓颖超从没有领导的架子,总是像家人一样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 她会在写遗嘱时安慰难过的赵炜:“趁我现在头脑清楚写出来,以后你就不用背负担了”;还会细心记住谁送了什么礼物,嘱咐赵炜日后务必归还。这种发自内心的体谅,让三十余年的工作关系,变成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邓颖超的遗嘱虽然要求简化处理后事,但人民群众的自发悼念却无法阻挡。 1992年7月的北京正值酷暑,八宝山殡仪馆里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四个大门全部敞开,群众汗流浃背地排着长队,只为向邓大姐深深的鞠一躬。 邓颖超用一生践行了对党的承诺,也赢得了人民的认同与爱戴。她领导天津妇女运动时冲破封建束缚,组织讲演队唤醒女同胞觉醒;她奔走呼号争取男女平等,创办《妇女日报》为女界发声。这样的人,自然会被人民永远铭记! 后来,赵炜始终坚守着邓颖超的嘱托,严格按照遗嘱处理后事。将她的图书分给青少年阅读,文件交给中央文献研究室,遗物要么交公要么赠予亲友。 而邓颖超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遗产,更有精神上的财富。公而忘私的品格、严于律己的作风、心怀他人的善良,至今仍在影响着无数人。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西花厅的故事仍在广为传颂。赵炜的吻不仅印在了邓颖超的额头,也印在了历史的记忆里。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岁月里最真挚的情感。向伟大的革命前辈致敬!正能量 致敬 信息来源: 光明网|三十七年西花厅岁月 文|墨海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