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1年,古巴送了丘吉尔一柜子雪茄,英国政府怕有毒,拿了47支去

韫晓生 2025-11-11 16:54:46

[微风]1941 年,古巴送了丘吉尔一柜子雪茄,英国政府怕有毒,拿了 47 支去检查,结果发现有 3 支里有老鼠屎、昆虫粪便这些东西,给 2 只老鼠注射和吸食后,都死了。   (信源:环球网——丘吉尔一生抽过25万支雪茄,这个数字靠谱吗?)   当时纳粹为了打击盟军重要人物,啥招都用过——寄有毒信件、在食物里加毒药,甚至还计划过刺杀丘吉尔。   所以当古巴驻英大使带着一柜雪茄登门,说 “代表古巴人民致敬” 时,英国安全部门第一反应就是 “这里面会不会有猫腻”。毕竟丘吉尔可是出了名的 “雪茄不离手”,一天能抽 10 支,要是雪茄有毒,后果不堪设想。   负责安检的团队不敢怠慢,连夜从柜子里随机抽了 47 支雪茄,送到伦敦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亲自带队,先把每支雪茄拆开,检查烟叶里有没有藏毒针、毒胶囊,结果啥可疑东西都没找到。   接着又取了烟叶样本,用当时最先进的 “色谱分析法” 检测,也没查出氰化物、砷这些常见毒物。   可就在大家以为 “没事” 时,有个研究员突然喊:“你们看这个!” 只见 3 支雪茄的烟叶缝隙里,沾着黑乎乎的小颗粒 —— 仔细一看,竟是老鼠屎和昆虫粪便!   更吓人的是,他们把这 3 支雪茄的提取物注射到两只实验老鼠体内,还让老鼠舔食了少量烟叶粉末,结果不到 2 小时,两只老鼠全抽搐着死了。   “肯定有毒!说不定是毒素藏在粪便里!” 实验室里瞬间紧张起来。   消息传到英国战时内阁,有人甚至提议 “把剩下的雪茄全烧了,再严查古巴大使”。   就在这节骨眼上,化学病理学博士杰拉尔德・洛奇・林奇站了出来:“别急,我再查查 —— 说不定不是毒,是别的原因。”   谁也没想到,林奇博士接下来做了个大胆举动:他挑了一支没查出异物的雪茄,用小刀切下一小片烟叶,直接放进嘴里嚼了起来。   旁边的人吓得赶紧喊:“博士!危险!” 可林奇摆摆手,慢慢嚼了半分钟,咽下去后说:“味道很正,就是有点涩,没尝到毒味。”   接着他又取了沾有粪便的烟叶,用蒸馏法提取汁液,自己喝了一小口 —— 这下连实验室主任都捏了把汗,直到半小时后林奇没出现任何不适,大家才松了口气。 林奇博士没闲着,接下来三天泡在实验室里,把 “老鼠死亡” 的原因查了个底朝天。   他发现,那两只老鼠的死因不是 “中毒”,而是 “细菌感染”—— 古巴雪茄作坊大多是手工制作,车间里没有防鼠、防昆虫的设备,烟叶堆在仓库里,难免招老鼠、生虫子,粪便里带着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这些致病菌。   老鼠本身抵抗力弱,接触大量带菌提取物后,引发急性败血症死了,跟 “纳粹投毒” 一点关系都没有。   1940 年代的古巴雪茄产业,虽然以 “品质好” 闻名,但手工作坊的卫生条件确实糟糕。   当时古巴的雪茄厂大多是小作坊,烟叶晾晒在露天场地,容易被灰尘、昆虫污染;卷雪茄的工人大多没戴手套、口罩,甚至有人一边卷一边抽烟、吃东西;仓库里的烟叶堆得乱七八糟,老鼠、蟑螂随处可见 —— 这种环境下,雪茄沾点异物、带点细菌,在当时其实很常见。 林奇博士还特意去查了古巴雪茄的生产流程,发现那时候根本没有 “食品安全标准”,作坊老板只关心烟叶的口感,完全不重视卫生。   他在报告里写:“这些雪茄的‘危险’,不是人为投毒,而是自然污染。对人类来说,偶尔接触少量细菌,免疫系统能应对;但老鼠体型小、抵抗力差,才会引发严重反应。”   英国政府拿着这份报告,真是又尴尬又好笑 —— 闹了半天,白紧张一场,还浪费了 47 支顶级雪茄。   丘吉尔听说这事後,笑着对助手说:“古巴人真是实在,就是太不讲究卫生了。剩下的雪茄别扔,拿回来给我,我照样抽!”   不过安全部门还是不放心,最后把剩下的雪茄都做了消毒处理,才敢送到丘吉尔手里。   这场 “雪茄风波” 后来成了二战期间的一段趣闻,甚至被写进了英国安全部门的档案里。直到 2001 年档案解密,大家才知道当时有多惊险 —— 林奇博士为了验证 “没毒”,前后尝了 5 次雪茄提取物,每次都冒着风险。   而古巴方面知道这事後,也赶紧改进了雪茄作坊的卫生条件,开始要求工人戴手套、定期消毒仓库,还制定了第一个 “雪茄生产卫生标准”。   现在再回头看这事,既让人觉得英国政府的 “战时警惕” 很可爱,也能理解当时的无奈 —— 二战时期物资紧张,卫生条件有限,很多现在看来 “离谱” 的污染,在当时其实很普遍。   而林奇博士的大胆验证,不仅化解了一场 “外交误会”,还间接推动了古巴雪茄产业的卫生升级,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你还听过哪些二战时期的 “乌龙事件”?要是你在 1941 年,看到给丘吉尔的雪茄里有老鼠屎,会觉得是毒还是卫生差?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一起挖挖历史里的有趣细节!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