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军队基本没打过大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能够在不打仗的情况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11 17:16:20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军队基本没打过大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能够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实现崛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外国人都赞叹。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意味着人类整体向前迈进了一步。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份“不战而强”的底气,恰恰来自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场硬仗的实战铺垫。1979年的战场之上,中国军队用短短一个月时间突破越军防线,直逼其首都门户,不是靠人数堆砌,而是用实战证明了“保家卫国”从不是空话。越军当时依托丛林工事和多年战争经验负隅顽抗,中国军队在陌生地形中快速调整战术,步兵与炮兵协同推进,装甲部队撕开防线,这场实战不仅教训了挑衅者,更让周边国家看清了中国的底线——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触碰。正是这场仗打出的威慑力,让此后几十年里,没有国家敢轻易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为发展换来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几十年没打大仗,不代表军队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相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的问题,成了军队现代化的“磨刀石”。实战中发现的协同作战不足、装备适配性欠缺等问题,被逐一纳入改革清单。从90年代的科技强军,到如今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国军队一直以“能打仗、打胜仗”为目标锤炼本领。亚丁湾护航、抗震救灾、国际维和,这些看似不是战争的任务,实则都是实战化的检验——护航要应对海盗的突发袭击,救灾要在复杂地形中快速部署,维和要在动荡环境中保护平民,每一次任务都是对军队反应速度、协同能力、后勤保障的实战锤炼。 和平崛起从不是“忍出来”的,而是“实力撑起来”的。中国深知,没有强大的国防,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这些年,中国军费稳步增长,但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军费占GDP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造航母、研战机、搞信息化,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看看那些常年战乱的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再对比中国,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落后产能到科技领先,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稳定的和平环境。而这份和平,正是军队用实战能力守住的。 外国人赞叹中国的崛起,不仅因为经济成就,更因为我们走出了一条“以战止战、以强护和”的新路。不主动惹事,但绝不怕事;不轻易动武,但始终保持实战能力。这种“能战方能止战”的智慧,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一步步实现崛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5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