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二:湘南-桂北行军路 — 日时间:1934年11月下旬人物:李天佑(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钟赤兵(师政委),胡震(师参谋长),译电员,红军战士们,掉队的小战士 【航拍】绵延起伏的湘南山区,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红五师的队伍如一条疲惫却坚定的长龙,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行进,队伍首尾相接,延伸至远方的天际线,与苍茫的群山融为一体。 【特写】战士们的草鞋早已磨破,露出的脚趾沾满暗红的血污与黄褐色的泥土,裤腿上补丁摞补丁,单薄的灰色军装在山间寒风中猎猎作响,却难以抵御刺骨的凉意。但他们的眼神依旧坚毅如钢,握着步枪的手稳稳当当,没有丝毫动摇,仿佛握着的是整个革命的希望。 【中景】李天佑与钟赤兵并骑在瘦马背上,两人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沿途不时能看到掉队的战士,有的靠着树干剧烈喘息,胸口起伏如鼓;有的相互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艰难前行,嘴唇干裂起皮,却依旧咬牙坚持。 钟赤兵(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部队连续急行军一个多月,日均百里,减员已经超过三成,战士们体力都快到极限了,不少人还带着伤病。”李天佑(望着前方艰难跋涉的队伍,眼神坚定,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再难也要挺住!党中央和后续部队还在后面,敌人的追兵紧咬不放,我们必须为他们开辟出一条安全通路,这是命令,更是责任!”译电员(浑身是汗,军帽有点歪斜,气喘吁吁地从队伍后方飞奔而来,手中高举着一份电报,声音嘶哑):“师长!政委!军团急电!十万火急!”【特写】李天佑勒住马缰绳,胯下的瘦马发出一声低嘶。他接过电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借着刺眼的阳光,电报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仿佛要将纸张穿透:“命令红五师十四、十五团(十三团调归军团直接指挥),立即赶赴灌阳新墟,阻击广西军,保证整个野战军的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纵队过江。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中景】李天佑将电报递给钟赤兵和胡震,三人快速传阅,看完后,脸色愈发凝重,如乌云压顶。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山间的风声呼啸而过,带着萧瑟的寒意。李天佑(抬手一挥,声音果决如铁,划破沉闷的空气):“传我命令!部队立即转向西南,扔掉不必要的辎重,轻装急行军赶赴新墟!哪怕跑断腿,也要先敌一步抢占阵地!告诉所有战士,身后是党中央,中革军委,我们退无可退!” 【蒙太奇】• 战士们纷纷解下背上的铁锅、行军锅、多余的衣物等杂物,只留下武器、弹药和少量干粮,动作迅速而坚决,没有丝毫犹豫。• 队伍加速前进,战士们奔跑的脚步踏得山路尘土飞扬,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坚毅,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瞬间被蒸发。•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洒在队伍身上,战士们的剪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如同一尊尊移动的雕像,在群山间延伸。• 炊事员老张背着心爱的铁锅,气喘吁吁地跟在队伍后面,脸上满是汗水,却紧紧护着锅,眼神毫不懈怠——这口锅,还要给战士们煮热饭。• 一名小战士体力不支摔倒在地,旁边的战友立刻停下脚步,扶起他,两人并肩前行,步伐虽缓,却从未停下。
场景二:湘南-桂北行军路—日时间:1934年11月下旬人物:李天佑(红三军团
唐巴马探
2025-11-11 22:09: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