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1-12 10:45:18

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得意] 美国在多个领域对中国实施了明确的限制措施,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直接中止了中美官方航天合作,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之外。 美国还持续对荷兰阿斯麦公司施压,严格限制其高端光刻机对华出口,在电动汽车领域,美方以数据安全为由对中国车辆启动调查。 但在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稀土领域,美国的态度显得格外矛盾,美国对中国稀土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长期维持在80%以上,这种依赖与美方在其他领域的技术限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在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后,中国独立建成了天宫空间站,并先后完成了月球采样返回和月背探测任务,美国研究人员因自身政策限制,在获取中国月壤样本进行研究时确实面临程序障碍。 半导体领域的情况更为复杂,阿斯麦公司在年度财报中提及出口限制导致其错失部分中国市场,直接影响企业营收,这些管制措施正在重塑全球芯片供应链格局,增加了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 电动汽车领域的争议点在于市场数据与现实政策的落差,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份额不足2%,但美方仍以潜在风险为由设置障碍,这种看似超前的防范措施,引发了对市场公平性的讨论。 稀土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不可替代性,从智能手机到战斗机,从风力发电机到电动汽车,稀土材料遍布现代科技各个角落。 中国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建立了从采矿到永磁体生产的完整产业链,而美国芒廷帕斯矿虽已重启,但仍面临环保成本和人才短缺等制约。 这种产业格局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中国讨论对稀土出口实施合理管控时,美国国会便出现将稀土供应与航空权等议题挂钩的极端提议,这种反应凸显了稀土供应链的敏感性。 从更广的视角看,各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技术投入和产业发展的结果,在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也遵循着相似的发展路径。 美国在技术封锁与稀土供应上的双重立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网友直呼“太真实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实版!” “当初用‘沃尔夫条款’把中国排除在外,现在看我们月球采样回来了,心里估计又痒痒了,但自己的规矩把自己框住了,这能怪谁?” “说什么国家安全,其实就是怕我们芯片起来动了它的奶酪,ASML肯定不想丢市场,但被老美按着头,有苦说不出。” “咱们电动车是靠技术和性价比竞争,又没偷没抢。他们嘴上喊公平,实际是玩不起,怕本土车企竞争不过。” “真是笑死,它卡我们脖子就行,我们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就不行?这脸皮也太厚了。” “我们的稀土优势是几十年苦功夫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自己不开采,嫌脏嫌累,现在又想来吃现成饭,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以前我们技术落后,只能卖稀土原料,像卖‘土’一样;现在我们掌握了提炼技术,有了话语权,他们就不习惯了,说到底,还是见不得我们好。” “吵架归吵架,但全球产业链你中有我,彻底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我们肯定要保证自己的资源安全,但也没必要完全断供,关键是要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同时在国际上争取定价权和规则制定权。” 假如你是决策者,在面对这种“你卡我脖子,却要我无私奉献”的局面时,会怎样既保护好我们的“王牌”,又不让全球产业链彻底脱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1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