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

冷紫叶 2025-11-12 16:07:47

“这才是真专家!”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认为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吴晓求平时更关注经济的长期制度框架,很少对短期政策评头论足,但这回他特意站出来说这话,明显是看出了问题的关键。 他之前就提过,上半年GDP涨了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4%,宏观数据看着挺好看,可跟普通人的微观感受完全是两码事。这种数据和现实的脱节,正是刺激消费政策不管用的病根。 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509元,名义上涨了5.1%,把物价涨的部分刨出去,实际就涨5.2%。 可拆开看,城镇居民人均能拿到42991元,增速才4.4%;农村居民17686元的收入基数本身就低,就算增速6.0%,到手的钱也不算多。更实在的是工资性收入,这是大多数人养家糊口的主要来源,前三季度才涨5.4%,刚够跟上物价,哪有多余的钱用来“被刺激”? 消费端的表现更直白,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21575元,名义增长4.6%,但仔细看花钱的地方就明白猫腻了,食品烟酒、衣着这些刚需开销,增速也就1.5%到2.5%之间,显然是能省则省。 倒是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涨了10%左右,可这多半是靠政策托起来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拉着家电消费涨了15.1%,旅游旺季带火了住宿,真不是大家主动愿意多花钱。有网友说得实在:“不是不想出去玩,是工资没涨,房贷车贷一分没少,就算有旅游优惠,也得算着花。” 吴晓求在人大国发院的发言里把深层原因讲透了:消费不光看现期收入,还看存量财富。中国老百姓的家底里,六成是房子,四成是金融资产。现在房子不好卖,价格稳不住,这部分财富等于缩水了;证券类资产更不用说,过去好长一段时间都在慢慢跌,好多人股票基金还套着。 家底在缩水,现收入又没明显增加,狭义货币供应量M1都降了7.4%,这意味着大家宁愿把钱存起来吃利息,也不敢随便花出去。这种情况下,光靠发消费券、搞补贴,根本是隔靴搔痒。 之前各地搞的刺激消费政策其实已经暴露了局限,有的地方发餐饮消费券,满两百减五十,看着热闹,可大家顶多用来吃顿便饭,没人敢借着券去下高级馆子。有的城市搞汽车补贴,可一辆车动辄十几万,补贴那几千块钱,对于工资没涨的人来说,根本勾不起买车的念头。 吴晓求就直言,政策这东西顶多是微调,没法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是靠政策频繁调整撑起来的,关键还得靠稳定的收入和财富预期。 网友之所以觉得吴晓求说到了心声,就是因为大家天天在跟“收入跟不上开销”较劲,有网友晒出自己的工资条,去年三千八,今年还是三千八,可房租涨了两百,孩子幼儿园学费涨了五百,父母的药费也没降。 这种情况下,就算商家把促销广告贴满街,大家也只能视而不见。还有做小生意的网友说,自己经营净收入前三季度才涨4.4%,除去房租水电,到手的钱比上班还少,哪有闲钱消费别人的商品? 城乡收入的差异更藏着消费乏力的真相,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虽然比城镇快1.3个百分点,但17686元的人均收入,扣掉种地成本、人情往来,能自由支配的钱没多少。城镇居民收入基数高,可4.4%的增速赶不上房价、教育、医疗这些刚性支出的涨幅。 国家统计局数据里有个细节,居民财产净收入前三季度才涨1.7%,这意味着靠理财、房租赚钱的路子也变窄了,大家手里的活钱只会越来越紧。 吴晓求强调,稳股市、稳楼市是当务之急,其实就是想稳住大家的家底,房子不贬值、股票能赚钱,大家心里有底了,才敢慢慢花钱。但更根本的还是增加收入,就像他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之一就是提高全社会的收入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了要稳就业、稳预期,这其实跟网友呼吁的“先涨工资再谈消费”是一个道理。 说到底,刺激消费就像劝人请客,得先让人兜里有钱才行,消费券、补贴这些政策能解一时之渴,却填不了收入不足的大坑。网友喊“这才是真专家”,不是因为吴晓求说得多高深,而是他敢说真话。 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从来不是靠政策“刺激”出来的,是靠实实在在的工资增长、稳定的财富积累托起来的。什么时候大家觉得工资袋鼓了、家底稳了,不用政策吆喝,自然会愿意花钱,经济也才能真的活起来。

0 阅读: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