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想套1250亿,巴西向中国要钱,中方:支持,但得让发达国家掏!   COP

论史家 2025-11-12 16:12:29

10亿想套1250亿,巴西向中国要钱,中方:支持,但得让发达国家掏!   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西贝伦拉开帷幕,亚马逊雨林边上的会场里,东道主巴西抛出的一个融资计划让全场热度瞬间拉满。   作为这次大会的主办国,巴西在气候议题上直接宣布要牵头成立一个热带森林永久基金,自投10亿美元作为种子资金,想带动更多国家和资本参与,最终凑够1250亿专门用于保护热带森林。   基金的设计里有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点,比如明确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要直接给到原住民和当地社区,这些人天天守在森林里,是最直接的守护者。   之前全球气候资金能真正落到原住民和当地社区手里的钱少得可怜,这次的规定算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基金的运作也有明确安排,由世界银行来负责托管和临时管理,资金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各国政府的公共资金,另一部分是私人资本,这样的混合模式就是为了能撬动更多资金。   巴西总统在发言时特意提到了中国,把中国当成了重点合作对象,毕竟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国内减排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都走在前列,能得到中国的支持,基金的分量和影响力都会不一样。   中国这边的态度很鲜明,对这个基金的理念表示认可和支持,毕竟保护热带森林对全球气候来说是件大好事,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世界的生态安全。   但在资金出资这件事上,中国有着明确的原则,那就是必须让发达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这个立场可不是随便提的,而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早就达成共识,气候治理要遵循责任有别的原则,不能不管历史和现实情况一刀切。   说到底,全球气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里,发达国家靠着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完成了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现在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历史排放留下的“遗产”。   而发展中国家大多还在发展阶段,既要满足民众的发展需求,又要承担气候保护责任,本身就面临双重压力。   之前发达国家早就承诺过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可这些承诺大多没有完全兑现,甚至有些国家还把气候资金当成了附带政治条件的工具,要么是高息贷款,要么是要求受援国调整经济结构,根本不是真心实意的支持。   现在巴西发起的这个基金,本质上是为全球气候保护搭建了一个务实的合作平台,但资金筹集的责任划分必须公平合理。   发达国家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更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理应在这样的基金中挑大梁,而不是让发展中国家来分摊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主要责任。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气候治理上付诸实际行动,国内不断推进减排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还在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上积极作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不能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就被要求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责任的出资义务。   目前已经有53国签署支持,19个潜在主权投资方,累计承诺资金超55亿美元,但距离基金的目标规模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现在很多出资还只是意向性的,需要经过各国国内的审批流程才能最终落实,部分发达国家的出资还附带了不少条件,这都给基金的推进带来了不确定性。   私人资本的动员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气候保护项目回报周期长、风险相对较高,如何吸引大量私人资本参与,还需要更完善的机制设计。   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但合作的前提是公平公正。   发达国家不能再抱着“甩锅”或者“搭便车”的心态,只要求别人承担责任,自己却不愿付出实际行动。   那些长期回避历史责任、拖延兑现承诺的国家,不仅损害了国际社会的互信,也拖慢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中国支持巴西的基金倡议,是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考量,而坚持让发达国家主导出资,是为了维护气候治理的公平正义。   这种立场既符合国际共识,也贴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只有责任划分清楚了,各方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气候合作才能走得长远。   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让承担了更多历史责任的国家逍遥自在,让发展中国家额外负重,这样的国际合作注定难以持续,最终受损的还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0 阅读:1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