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朗普说俄军今年阵亡十一万,乌克兰阵亡八千,比例达到了14:1的言论? 乌总参谋部几乎每天都在公布俄军损失,累计数字早已突破百万,感觉俄军坦克和飞机都快被报完了。 西方情报机构也时不时“补刀”,今年上半年就说俄军伤亡超过20万,俄罗斯那边则长期低调,直到独立媒体、海外组织通过墓碑、遗产登记等途径,推算出俄军实际阵亡可能在13.5万至16.5万之间。 特朗普的数据来源没有交代,只是呼吁“立即停火”,但无论俄方还是乌方,面对14:1的夸张比例都没法认同。 克里姆林宫直接回应“完全不符实际”,泽连斯基方面也坚持特朗普的说法是“夸大其词”。 其实,静下心来看,战场前线的实际情况远比单一数字复杂,就拿1月至7月乌克兰的安葬军人讣告来说,数量高达22.4万份(包含失踪人数超过25万)。 而俄罗斯阵亡讣告同期仅3.3万份,仅讣告数量,乌军就已经是特朗普口中的“8000人”的28倍。 更不用说恰索夫亚尔等关键战役,乌军单场死亡就达到7500人,几乎等于特朗普所说的乌军7个月全部阵亡。 很多人关心,到底俄乌双方真实伤亡有多少,目前各方统计口径差异极大。 乌克兰总参谋部称,截至7月,俄军总战斗损失已达112.73万人(含死伤、俘虏、失踪),单日新增伤亡甚至高达1100人。 俄罗斯方面,独立媒体BBC最新统计,俄军确认死亡超13.51万,实际死亡可能已达16.5万,美国战争研究所(ISW)则估算俄军总伤亡已突破40万,其中死亡10万左右。 乌克兰方面,官方口径更保守,泽连斯基在2月公开称乌军阵亡4.5万、受伤40万,但西方和俄方统计普遍更高。 例如,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估测乌军伤亡近100万,其中约40万丧生,俄方黑客组织甚至称乌阵亡与失踪高达172.1万,不过这个数字远超乌军动员能力,真实性受到质疑。 第三方项目UALosses通过讣告核实,乌军阵亡7.74万,失踪7.78万。 伤亡比例为什么成了争议焦点?军事专家普遍认为,现代战争的伤亡比一般在1:3到3:1之间波动,一般情况下,进攻方会有更高伤亡。 历史上极少出现10:1以上的极端比例,14:1的说法在实战中几乎找不到先例。俄军虽然火炮数量远超乌军,但乌军有西方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等装备,很多时候能抵消部分劣势。 再加上乌军近年来战地急救水平提升,死亡率有所降低,但绝不可能做到如此悬殊。 为什么双方口径差异巨大?一大原因是统计方式不同,俄方自2022年9月后几乎没有更新整体伤亡数据,乌方则常把“歼敌”算为击毙击伤俘虏加在一起,数字自然膨胀。 此外,信息战也是重要因素,俄乌双方都希望给对方造成舆论压力,夸大敌军损失、缩小自身伤亡,几乎成了“标配”手段。 特朗普此次言论,很可能也是服务于自己的政治叙事,强化俄军“溃败”、渲染停火必要性。 国际社会怎么看?北约最高司令部4月报告称,俄军伤亡逾79万(含48万失踪),乌军约40万伤亡。 英国情报机构则认为,俄军2025年月均损失超3万人,6月单日伤亡达1080人,美国CSIS智库2025年6月发布报告,称俄军累计伤亡约95万(阵亡25万),乌军伤亡约40万。 ISW则强调,俄军在阿夫迪夫卡等地采用人海冲锋,伤亡激增,多家机构数据虽有出入,但都远未达到特朗普所说的“14:1”。 冲突已造成超50万人伤亡,平民流离失所者达3000万。 联合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民伤亡同比增长54%,战争的破坏性还在持续加剧,无论阵亡比例如何,受害最深的,始终是普通士兵和老百姓。 从数据本身看,现在俄乌双方伤亡都已极为惨烈,远超很多人最初的预期,俄军在进攻中以人海和火炮优势压制,但乌军依靠西方武器和高机动性固守要点。 俄军在阿夫迪夫卡、巴赫穆特等地推进缓慢,付出巨大代价;乌军则在东线承受着持续的火力打击,损失同样不小,双方都处于极限消耗状态,因此,不存在“单方面碾压”的情况。 特朗普一贯以“非常规说法”吸引眼球,强调自己有特殊渠道和信息,也有为了推动停火、塑造俄军“溃败”形象,为自己的外交主张造势的考量,因此才有了这个数据。 但无论目的如何,过于离谱的数据只会削弱言论的公信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14:1的伤亡比并不符合战场现实,大多数专家和机构都认为,俄乌真正的阵亡比可能在2:1到3:1之间波动,俄军损失略高于乌军,但远没到单方面“崩盘”的程度。 总体来看,特朗普这番说法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缺乏真实数据支撑,在信息爆炸与战争宣传交织的今天,理性客观、交叉验证才是理解俄乌战场的关键。 参考信源: 特朗普宣称乌军在俄乌冲突中损失40万军人,泽连斯基回应:死亡人数是4.3万 2024/12/10 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