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到,特朗普又改口风了!当地时间11月11日,其在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抱怨

旧时的酒价 2025-11-12 17:07:31

24小时不到,特朗普又改口风了!当地时间11月11日,其在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抱怨美国缺乏导弹制造工人——“不能简单地说,国家投资100亿美元建造一家工厂,然后从失业五年之久的人中招募一些人,他们就能开始制造导弹。事情不是这样的。” 接下来咱们聊聊怎么回事。这个转口风看起来像是在给自己找台阶:前一天他还在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很好,但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实力为基础行事……他们有很多导弹,但我们也有很多,他们可不想与我们发生冲突”。结果不到一天,他又换话了,说美国没那么容易造导弹,工人都不够。这种调子一换,就让人觉得:嘿,难道事实真是我们导弹领域跟人比不过? 其实,这个判断并非凭空。外面普遍认为,在导弹领域,中国在关键项目上已经压过美国一头,高超音速、洲际导弹这些大家都在看,但美国这儿的技术、部署、量产能力似乎落后不少。在高超音速方面,美国的项目多次测试失败,实战能力还没摆上桌。美国这会儿慌得不是没钱投入,而是技术、产能、制造工人这些瓶颈堆在一起。 一环扣一环来想,就更明白了。美国这二十年制造业“空心化”,把很多工厂外包、把技术工人逼出去,结果现在想一下:要造导弹,要量产,要持续有熟练工人——这不是砸钱就能马上解决的。你建厂、招人、培训,再到真正能干活,中间差距很大。川普这次提“工人问题”其实是在说:导弹不是超市产品,不能“新招失业五年的人来马上干”就好了。 再往外看,美国还面临关键原材料、供应链被拖住腿的问题。导弹要的稀土、要的关键合金、要的电子元件,有不少还受制于外部。战争形态变化快了,导弹、无人机越来越吃重。这意味着传统大炮、大兵团那样拼硬件拼数量的时代,正在被新技术、新速度、新制造能力取代。美国如果在制造工人、供应链这些基础环节断档,那影响比表面看起来大得多。 川普这一番抱怨,很可能是他察觉到这一点:美国在“常规军工生产+军力拼数量”的框架里,渐渐感觉捉襟见肘。对手不一定显山露水,但在暗地里推进技术、量产、部署,就已经拉开差距。于是,他可能想出路:既然常规的那一条路走不畅了,那就改往“核能力”“战略能力”那边走。最近美国多次提核试验、试射洲际导弹,信号意味不少。 咱再想一个:如果一个国家的导弹制造工人难找、制造效率拖后、供应链被牵制,那它在未来战争中真正“开火”时会不会卡壳?答案似乎是会。这种卡壳,不只是产量低一个档次的问题,而是在关键时刻反应慢、资源调动慢、对方已经铺开你还在备战慢半拍。过去美国可能靠体量、靠规模压人家,但如果体量优势被技术差距和工人断档侵蚀,那优势就不像以前那样稳当。 有观点觉得:美国的情况可能比表面上还要糟。技术落后、工人短缺、供应链受制,加上全球局势不稳——乌克兰、以色列、伊朗、胡塞这些冲突不断提醒美国一个事实:现代战争“导弹+无人机”组合越来越成为主角,而不是大坦克、大炮。面对这样的趋势,美国如果没做好底层制造、没培养好工人、没保障好关键原材料,那就像是步履蹒跚去打持久跑。 从这个角度看,川普说的“制造工人问题”并非吹牛。他说“不能简单建厂再从失业五年的人里招人就造导弹”那句,背后其实是一盘大棋。他在提醒:美国要恢复导弹优势,不是拍板投资那么简单,是要从制造业复苏、工人培训、供应链重建、技术突破这些基础环节一步步来。这不是速成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旧时的酒价

旧时的酒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