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宣布领海宽度由3海里提升为12海里,消息传出,西方国家集体抗议,毛主席霸气回应让各国纷纷闭嘴! 1958年9月4日,北京向世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明确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适用于大陆及台湾、西沙等所有固有领土。 这一打破西方霸权惯例的宣言,犹如惊雷震动国际社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当即提出“违反《海牙协议》”的抗议,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更是宣称将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护航”。 面对施压,毛主席以“《海牙协议》不是圣旨”的坚定立场回应,辅以雷霆军事行动,最终迫使西方默认中国主张,为国家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海洋安全屏障。 18世纪,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提出“大炮射程论”,主张领海宽度应以海岸火炮有效射程为限。 当时英法等海上强国的火炮射程约3海里,这一标准便被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强加为“惯例”。 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上,美英日等12国坚持3海里领海制,而21个发展中国家明确反对,但弱国无外交,民国政府于1931年正式采用这一标准,使中国领海主权沦为西方霸权的附庸。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不合理制度的危害愈发凸显,中国拥有1.8万千米大陆海岸线和473万平方千米海域,3海里领海意味着外国军舰可抵近沿海腹地,福建等沿海地区直接暴露在美军炮火威胁之下。 朝鲜战争期间,我国无暇重构海洋制度,导致外国渔船肆意闯入近海捕鱼,而中国渔民却屡遭他国扣押,海洋资源被掠夺,海防安全形同虚设。 1958年,美国第七舰队更是直接停靠在3海里“公海线”上,形成“兵临城下”的压迫态势,中国却因无明确领海立法难以依法驱离。 毛主席早已敏锐洞察海洋安全的战略意义,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提出“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看好国家的东、南大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多次强调“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划定清晰领海界限、捍卫海洋主权,成为亟待解决的国家战略议题。 1958年夏,毛主席在北戴河召集紧急会议,明确指示周恩来总理牵头,汇集国际法专家与外交官员研讨领海问题。 8月22日,曾参与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国际法专家倪徵燠、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奉命抵达北戴河,向中央领导详细汇报国际领海制度现状。 倪徵燠指出,所谓3海里领海制并非国际公认准则,1930年海牙会议上已有21国主张更宽领海,发达国家坚持3海里,本质是为了便利其掠夺他国海洋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为保障安全,多主张12海里及以上领海宽度,这一标准既符合我国海岸火炮有效射程,也能充分覆盖沿海安全需求。 经过反复研讨,毛主席最终拍板:“《海牙协议》不是圣旨,不能按美英意志办,我们的领海还是扩大一点有利。” 1958年8月25日,政治局常委会议在讨论炮击金门问题时,正式确认12海里领海宽度,并决定于9月4日对外公布,与炮击金门行动形成战略呼应。 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正式发布,明确规定“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同时强调该规定适用于台湾及其周围各岛,直接戳破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 美国当即联合英国提出抗议,宣称“只承认3海里领海”,并于9月7日派遣第七舰队为国民党补给舰护航,公然闯入中国12海里领海。 面对挑衅,毛主席早已定下“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解放军炮兵部队遵照命令,对驶入领海的国民党军舰发起猛烈炮击,30万发炮弹倾泻而下。 护航的美国驱逐舰见状迅速掉头,后撤至12海里外海域,全程未敢开火。 此后,美军虽仍在台湾海峡游弋,但始终不敢再越12海里红线,西方各国也逐渐默认了中国的领海主张,中国终于摆脱了“有海无防”的历史。 中国12海里领海的主张,不仅捍卫了自身主权,更推动了国际海洋秩序的变革。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正式将12海里领海制度确立为国际准则。 该公约于1994年生效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纷纷采用12海里领海宽度,美国也于此后认可这一标准,印证了中国当年决策的前瞻性。

用户14xxx01
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提高到12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