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安世事件现反转,若中国恢复供货,荷兰政府将暂停对安世的管制。 这事儿说起

文史啊旺 2025-11-12 20:50:34

德媒:安世事件现反转,若中国恢复供货,荷兰政府将暂停对安世的管制。 这事儿说起来挺折腾的,安世半导体这家荷兰芯片公司,本来就是中荷合资的,创始人张学政是中国人,早年从飞利浦分拆出来,搞得风生水起,结果今年闹出这么大动静。德媒德国之声前几天报道,说如果中国那边恢复芯片供货,荷兰政府就打算暂停对安世的管制,这算是个大反转吧。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现在眼看要松口了。整个事件从9月底开始发酵,到现在11月中旬,总算看到点曙光,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先说说前因后果。安世半导体主要做功率半导体和分立器件,全球市场份额不小,尤其汽车芯片这块儿,欧洲车企离不开它。2025年9月下旬,荷兰阿姆斯特丹商业法庭突然出手,基于公司治理缺陷和涉嫌资产转移的指控,暂停了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这事儿直接牵扯到公司股权冻结,荷兰政府通过《货物可用性法》发布了部长级命令,获得了否决安世重大决策的权力,比如部门迁址或者高管变动啥的,期限最长一年。简单说,就是政府插手了公司运营,名义上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有美国因素在推波助澜。美国那边对华芯片管制越来越严,荷兰夹在中间,ASML的光刻机出口都卡着呢,这次安世事件更像是连锁反应。 中国这边反应快,10月4日商务部就发了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工厂向海外供应芯片。东莞工厂是安世在华主力,产能占全球大头,这一下直接掐住了欧洲的脖子。安世官网10月26日还宣布暂停向中国工厂供晶圆,全球30多个实体资产被冻结,涉及金额上百亿人民币。结果呢?欧洲汽车业炸锅了。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宝马在慕尼黑的装配线,全都因为缺芯停摆,产量下滑两成以上。供应商车辆排长龙卸不了货,工人闲置,车企高管天天打电话催,德国企业甚至跑到海牙抗议,骂政府没事找事。彭博社报道,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当时还硬扛,说这是必要步骤,但私下里压力山大。 这反转来得突然,11月上旬中美高层会晤后,北京批准了民用芯片出口豁免,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证批下来了。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11月8日公开说,中国同意恢复从国内工厂交付芯片,这标志着冲突有望突破。德媒DW直言,这是安世事件的重要转折,如果供货在几天内确认,荷兰当局最早下周就暂停那项命令。但安世公司还没正式证实,荷兰经济部发言人也没评论是否终止干预,留了点后手。路透社看到安世11月3日给客户的信,说还在评估中国管制影响,无法确定东莞工厂啥时候恢复,也不敢打包票出货质量。可见,恢复不是一蹴而就,还得一步步来。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这事儿根子在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博弈上。安世是中国人控股的荷兰公司,张学政持股大头,早年从飞利浦买壳,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成了中资企业。荷兰政府这次干预,表面是治理问题,实际是怕中资企业控制关键技术,影响国家安全。维基百科上都有条目,说中国区管理层直接宣布独立运营,只向国内经销商供货,还得用人民币结算。这等于把欧洲市场甩一边去了。商务部发言人强调,荷兰别再干扰,赶紧解决问题。结果呢?中国一卡供,欧洲车企直接哭爹喊娘,德国企业把政府骂惨了,说没事扯台湾问题干嘛,闲得慌。 从更广角度看,这反映了中美欧在半导体领域的拉锯。美国的“穿透规则”暂停一年,安世官网11月5日欢迎这点,但中国推动恢复供应的同时,也催欧盟加快解决。华尔街日报11月8日博文说,贸易争端阻断的关键汽车芯片供应链迎来转机,荷兰准备搁置管制令。彭博社知情人士透露,前提是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观察者网评论,说明明是抢来的,还当筹码提条件,这操作有点尴尬。荷兰看守政府左右为难,美国突然和中国缓和,把它扔一边了,现在只能找台阶下。欧洲媒体标题都绕着弯儿保面子,说什么支持进展,必要时采取措施,实际就是等供货恢复再说。 这事儿对全球供应链敲响警钟。芯片不是谁想卡就能卡的, 欧洲车企在中国工厂没问题,但本土就得裁员关门,被安世这么一捏,往日轻松赚钱的日子没了。德国企业气得直跳脚,说政府多事。荷兰海盗本性根深蒂固?这话有点重,但从历史看,贸易保护主义确实老毛病。彭博和路透的报道都说,荷兰愿意悬崖勒马,但不保证以后不重来。试试看,谁的脑袋硬,谁的材料硬,这话听着解气。

0 阅读:0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