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博物馆岛|为什么前往博物馆岛?】  *本文为「三联生活

幸福谈商业 2025-11-13 13:38:44

    【 看懂博物馆岛 | 为什么前往博物馆岛?】  *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18年,我们(“三联生活周刊”)以大英博物馆为起点,开启了“全球博物馆”的系列封面,此后陆续写了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和普拉多美术馆。到今年,这趟旅程走到了第五站。  在以上四座博物馆中,除了普拉多是以西班牙艺术为核心收藏的美术馆,另外三座都是全球性综合博物馆。游走在这些博物馆里,你看到的不只是文明高光时刻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是那些散落在古代生活中的物件与历史,它们让你感受到人类创造力的同时,更你在告诉你历史的进程。这样的博物馆,全世界不过几座。  这一次,我们走进柏林博物馆岛,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准确来说,这是一处博物馆群落,由老国家博物馆、新国家博物馆、老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5座单体博物馆构成,它们散落在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岛的北端。最初吸引我们的也是“岛”的概念,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德国没有像英法那样建成一座巨型博物馆,穿梭在岛上参观博物馆,有怎样的特别体验?  博物馆岛在柏林市的中心地带,是柏林的“文化心脏”。它不是想象中城市里的“飞地”,不是一个如孤岛般存在的古代文明主题乐园,也不像卢浮宫那样众星捧月似的傲然在巴黎街区,在这座岛的西端,5座博物馆自然地散落在岛上,与周围的柏林大教堂、旧柏林宫、洪堡大学、菩提树下大街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今年是柏林博物馆岛开始建造的200周年。1830年,岛上的第一座博物馆老博物馆正式开放,普鲁士国王的私人收藏开始面相公众,那时的主要收藏品还是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也是如今老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此后,新博物馆、新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陆续开放,德国有如法国和英国一样的野心,希望建造一处大而全的博物馆,装进整个世界艺术的历史,而且每一个馆背后有不同学科研究的支撑。借用一位采访对象说的:逛博物馆岛的核心要义,是理解这几座博物馆之间是如何相连的,“没有哪座博物馆在做另一座博物馆的重复工作。”  就这样,我们现在能在新博物馆里看到古埃及“最美的女性”纳芙蒂蒂和大量埃及与欧洲史前文物,是当时考古学兴起的反映;在新国家美术馆看到整个19世纪德国艺术的面貌,浓缩着德国在绘画与雕塑上的转变,可以在这里看到德国的民族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博德则像一座桥,收藏着从拜占庭艺术和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欧洲雕塑,补足了之前的空白。如果说这些文物多多少少也可以在大英博物馆或卢浮宫看到,那么随着佩加蒙的开放,柏林博物馆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的佩加蒙博物馆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翻新,到2027年才能再次开放。在这个馆里,佩加蒙祭坛、米利都市场门、伊士塔尔门都是巨型的建筑遗迹,德国的考古学家将它们从考古现场搬进实验室,又一一组装放进博物馆,很难在全球其他博物馆看到这样一个接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  在全球的博物馆版图里,大英博物馆气势磅礴,是“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典范;卢浮宫拥有全球最耀眼的绘画,如果说有一个地方浓缩着全人类的艺术创造力,那应该是这里;至于大都会,是一个充满“成功学”意味的资本与文物扩张的故事;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从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收藏发展出来,而后伴随着收购、殖民与劫掠,发展壮大。它们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可能再复制。柏林博物馆岛的建立,与其他几座全球性博物馆类似,也要建立一部可以观看的“普世性艺术史”。但柏林的不同在于,它从一开始就希望建立一套向公众传播知识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通过建筑与文物传播,因此在博物馆岛参观,是一种通过空间看时间的特别体验。   —— 摘自薛芃:《一口气逛遍5大顶级博物馆,全球“打卡圣地”为什么是这里?》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第45期,总第1364期 “封面故事” | 看懂博物馆岛:在柏林重读时间 (主笔:薛芃 肖楚舟)

0 阅读:0
幸福谈商业

幸福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