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在接受日媒专访时霸气反问:如果台湾可以有倡导“台独”的自由,为何我们不能拥有倡导统一的自由,并认为“只有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的生存”。 这话一出,不少网友拍手叫好,有人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台湾社会不该只有‘绿’的声音。” 更值得深思的是她对军费的看法。赖清德政府打算把防务预算一路拉到GDP的5%,什么概念?比很多战乱国家还高。可郑丽文直接泼冷水:“钱花得再多,买不来真正的安全。”她举了个例子,乌克兰战前军费也不低,可战争一开,经济崩、民生苦,百姓照样遭殃。台湾是个小岛,资源有限,真把财政全砸在武器上,教育、医疗、养老怎么办?年轻人还敢生孩子吗? 还有韩国的例子。南北分治七十多年,韩国也曾强硬对抗,可后来发现,光靠军事对峙解决不了问题。阳光政策、经济合作、民间交流,反而让半岛一度出现缓和。可现在台湾呢?连一句“我们是一家人”都说不得,动不动就被扣帽子。有网友说:“最可怕的不是两岸有分歧,而是台湾社会自己先失去了对话的勇气。” 郑丽文还强调,只有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才有出路。这话不是投降,而是现实。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跟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经贸、文化、血缘联系。硬要切断这些,只会让台湾越来越边缘化。就像一棵树,根在大陆,却非要把自己连根拔起,最后只能枯萎。 其实,台湾有很多普通人心里清楚:和平才是最大的福祉。他们不想打仗,不想孩子上战场,不想每天担心导弹飞过来。他们只想过安稳日子,能自由来往大陆探亲、工作、做生意。可现在呢?政治人物为了选票,不断煽动对立,把“统独”当成工具,牺牲的是老百姓的安宁。 中国始终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两岸同胞一家亲。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理解台湾社会的复杂心态。但真正的民主,不该是压制不同声音,而应是包容多元意见。统一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 当一个社会只能听一种声音,那离封闭就不远了。当一种观点被污名化,那离理性也就越来越远。我们期待的,不是一个“统一”或“独立”的台湾,而是一个能自由表达、理性对话、和平发展的台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