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娘子魏德尔警告,不要把中国与俄罗斯混为一谈,中国是一个自信的民族。欧洲历史上侵略过中国,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候不要去招惹他,否则后果很严重。 魏德尔的表态相当干脆。她明确说,自己绝不会同意德国军舰跑到中国家门口巡航,也不赞成去台湾海峡刷存在感,更反对借着和印尼合作的名义搞针对中国的小动作。 她看得很明白,欧洲凭什么要跟着凑热闹,去触碰中国的底线? 鸦片战争时,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逼着清政府割地赔款;八国联军侵华那会,德国也是其中一员,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圆明园的珍宝被洗劫一空,那些历史印记至今都没消退。 可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欺凌的弱国。中国的 GDP 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8% 以上,制造业规模更是连续 14 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 30%。 手里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数突破 4.2 万件,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还多;新能源汽车去年出口量达到 949.5 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0%,德国车企都得靠中国市场续命。 这样的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魏德尔的清醒,就在于她看透了中欧之间早已是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体。 德国大众 2023 年在中国卖出了 328 万辆车,占其全球销量的 41%;宝马的沈阳工厂年产突破 83 万辆,成为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除了汽车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资超 100 亿欧元建基地,西门子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 20%,这些企业的饭碗,早就和中国市场绑在了一起。 欧洲要是真听美国的怂恿,跟着搞对华围堵,最先倒霉的就是自己的企业。 去年荷兰 ASML 跟着美国限制对华高端光刻机出口,结果全年营收下滑 15%,订单量骤减。 法国阿尔斯通试图疏远中国市场,导致其轨道交通设备业务营收下降 8%,而中国中车趁机拿下了多个欧洲订单。 这些例子都说明,和中国对着干,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人一直讲究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从来不会主动招惹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1 年来,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了 82 条运行线路,覆盖欧洲 25 个国家的 217 个城市。 美国总想着拉着欧洲搞 “新冷战”,搞所谓的 “印太战略”,可美国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改变不了全球化的大趋势。 欧洲要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去台湾海峡刷存在感,去搞对华技术封锁,不仅会得罪中国这个大市场,还会让自己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得不偿失。 魏德尔说 “只要不把中国惹毛了,沟通合作是可以进行的”,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中国从来都不排斥合作,反而一直积极推动中欧经贸往来。 中国连续 7 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合作空间还很大,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就能实现互利共赢。 现在的欧洲,确实需要更多像魏德尔这样清醒的政客。不能再被美国的霸权思维绑架,不能再抱着冷战时期的旧观念看待中国。 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不是靠围堵就能阻止的。欧洲应该有自己的战略自主,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选择,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