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

红楼背疏影 2025-11-17 14:13:24

特朗普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当主持人问他,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美国会不会支持日本时,特朗普异乎寻常的回答说,许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以“中国肯定不是美国的朋友吧”旁敲侧击,意图引导其表态台海立场,特朗普未按预设回应,直接指出:“诸多盟友在贸易上对美国的获利,超过中国。” 9月,日本最大布雷舰在距台湾100公里的仙岛群岛开展军演,11月,首相高市早苗提出“存亡危机事态”表述。外界清晰可见,日本通过系列动作向美国示忠,期待美国给予明确支持。 特朗普的回应给日本浇下冷水,美国并非首次损害盟友利益,此次表态的特殊性在于直接否定盟友的“朋友”属性。 美日同盟自建立起便是利益交换的产物,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签署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私下表示:“日本是美国在远东的看门狗,给予必要支持即可,无需给予平等对待。”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作为美军后勤基地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钢铁产量三年增长两倍,此后形成“依附美国即可获得发展”的认知。 但2025年的日本忽视了时代变迁,9月美日军演中,美军要求日军承担70%的后勤开销,却拒绝向日本提供“堤丰”导弹的核心数据。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言:“日本与美国从未成为平等盟友,仅是美国的前沿哨站。” 特朗普关于贸易的表述并非无的放矢,美国商务部10月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美日贸易逆差达687亿美元,较中美逆差高出12%。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占比23%,却对美国汽车征收15%关税;更值得关注的是半导体领域,日本联合荷兰限制对华出口,同时暗中向美国出口高端光刻机,年销售额达42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秉持商人思维,忽视军事联盟的重要性,但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的国会证词否定了这一判断。帕帕罗明确表示:“若在第一岛链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军基地支撑时间不超过48小时。” 解放军东部战区4月联合演训已展示实力,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与火箭军协同作战,东风-17精准命中海上移动目标,其威慑力不容小觑。 日本仍抱有“美国会提供军事支持”的幻想,实则本应吸取历史教训。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国、法国配合美国围堵埃及,美国却突然撤资导致英镑贬值,迫使英法撤军。 2021年阿富汗撤军行动中,美国仓促撤离,置盟友于喀布尔机场的混乱之中。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为日本出兵,仅是揭开了美日同盟的本质。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发文警示:“盟友应启动对美‘去风险’进程,华盛顿仅优先考虑自身利益。” 有观点担忧中国会借机激化矛盾,解放军的应对已明确表明立场。 11月,东海舰队开展“岛屿攻防”演练,登陆舰编队在钓鱼岛附近完成立体登陆部署;歼-20双机巡航宫古海峡,日本航空自卫队仅能跟踪监视。 此举并非挑衅,外交部已明确划下红线:“日本若武力介入台海,将被视为侵略行为。” 特朗普的表态直接引发日本政坛分歧,首相高市早苗领导的右翼阵营试图维持强硬表态,宣称“美日同盟根基稳固”,但自民党内部已出现反对声音。 前防卫大臣石破茂在党内会议公开质疑:“日本为美国承担70%军演开销,却无法获得明确安全承诺,这样的同盟缺乏实际意义。” 共同社10月底民调数据更为醒目:62%的日本民众认为“战时美国不会保护日本”,58%的民众反对“武力介入台海”,均创该民调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更值得剖析的是美国的战略算计,特朗普的商人思维背后,是美军的“减负计划”。美军太平洋舰队近年持续推进“分布式部署”,将驻日美军的弹药库、雷达站逐步转移至关岛和澳大利亚。 帕帕罗司令的“48小时论”,并非示弱,而是倒逼日本强化自主防御。11月初,美国国务院宣布“放宽对日军售限制”,允许日本采购“标准-6”防空导弹和“联合打击弹药”,本质是促使日本投入资金强化防御能力,成为第一岛链的前沿屏障。 美日同盟的裂痕进一步引发亚太盟友体系的信任危机,韩国不仅推迟联合军演,还悄然恢复对华半导体出口,三星电子10月对华出口额环比增长22%;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重启中澳自贸协定谈判。 即便是美国“铁杆盟友”英国,在亚太部署问题上亦态度模糊,查塔姆研究所报告明确指出:“特朗普的言论证明,美国的同盟承诺仅是可交易的筹码。” 回望美日同盟百年历程,从“占领与被占领”到“利益捆绑”,始终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特朗普的表态将“美国优先”的核心立场公开化,打破了“盟友情深”的虚假表象。 中国的应对既展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硬实力,更传递“互利共赢”的合作诚意。这场由特朗普表态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重塑亚太格局——依附大国换取安全的时代已落幕,平等合作成为未来主流。这正是2025年这场外交风波留给世界的深刻启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