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和朱雨玲最近在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第五次正面对决,曾经的国乒双子星再度站上同一赛场。 比赛没有开场白,她们直接进入状态,球拍每一次落下都带着故事。现场气氛不紧张也说不过去,但两人脸上的从容仿佛经历了一遍江湖沧桑。陈梦,沉稳,一直以来被视为大满贯实力选手;朱雨玲,回归之后注视球台的眼神多了一层厚度。不能说她们五年没见就生疏,场上动作甚至比往日更熟练,也有人说是因为彼此的了解太多。这不,乒乓球台那边,精彩回合接连不断,有谁能预料比分会像过山车一样,11平,12平,球迷都屏住了呼吸。 说起来陈梦当初奥运会连圆两冠,光芒万丈,后来慢慢淡出,最近又复出,仿佛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朱雨玲这一年就奇特些,她曾一度患病离开国家队,甲状腺癌这三个字外人难以体会。去年突然回归,还捧回大满贯冠军奖杯,拿到手都像是电影。命运没规定谁该失败,也没谁规定谁就赢。她倆的履历交错得像两条河流,最近能再次对阵,像命运开了小口子,又让她们碰头。 二十四场国际比赛,两人成绩是13胜11负,陈梦只领先一场。有人专门统计了交手数据,有点偏执,但这种执念才成全了棋逢对手的紧张。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打出这种水平线。第二局有个擦边球,陈梦先指台,示意可能出界,朱雨玲马上举手表示抱歉。两个人低眉顺眼没什么话,动作里全是回忆。这让人想起王曼昱不久前跟孙颖莎比赛的时候,悄悄对球迷摆手,让大家别影响莎莎情绪,这些小细节不是训练出来的,是时间养出来的。 这世界,冠军多了去了,能被对手尊重,也很难。“风度”这种事,不是成绩生出来的,反而更像滚烫日子磨的,一刀一刀刻进去。 有意思的是,如果朱雨玲没回来,决赛碰上的也许会是新人,对陈梦来讲拼尽全力的理由可能都换了一拨。这个假设,有人支持,有人质疑。陈梦遇到熟悉的面孔,动作反而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对老对手,每一分都要争。是不是因为认知相同?还是因为彼此了解太多,每一招每一式都没把握?也可能说不清。 反过来,如果不是朱雨玲去年突然后来居上,重返巅峰,赛场也许会少了几分情绪。一个曾经退出的人,重新站上台,面对昔日最熟的人,手感会不会僵?但球拍落下那一刻,看着她下意识的反应,像是时间从未改变过什么。 有人说,打就打呗,为啥非得有故事。这一场打得怎么样?赛后记者问话,朱雨玲笑着答,“球在手上,情绪稳着。”挺真。 其实,乒乓球运动员身体承压是常态,不过这个级别的对阵,不只关乎成绩。关乎过去,关乎彼此间小心翼翼维护的分寸,拼的其实是性格和底气。 她们交手,每个人都会看见自己想看的那一面。你觉得哪一球决定了胜负?还是说,这一场里真正重要的不是分数? 也许你有别的想法,现在会和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