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醉正在家中部署对杨杰的暗杀,没想到被母亲听到,她质问沈醉:“你把杨先生杀了,孩子们问你,谁杀了杨伯伯,你怎么回答?” 话音未落,沈醉只觉额头沁出冷汗。他从不曾想过,一场密谋周密的暗杀计划,会被家中年迈的母亲无意听到。 那一年,沈醉以“国防部驻云南区专员”的名义,实则受命负责在昆明部署特务工作。他深知局势已至风雨飘摇之际,但正因如此,才更要稳住云南这个“最后一道防线”。 蒋介石派他盯紧云南主席卢汉,防止其“变节”,毛人凤则直接下达密令,要他三日内“解决”杨杰等人。 杨杰,原任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此时已在云南组织民革,与各方进步力量联系密切,是反蒋最关键的一枚棋子。沈醉明白,若杨杰倒向民主阵营,等于在云南埋下一根定时炸弹。 可他也清楚,杨杰在昆明人脉极广,声望甚高,连他家中的几个孩子都喊杨杰“伯伯”。 沈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下令了。那晚,他安排手下潜伏在杨杰回家的必经之路,子弹中涂了毒药,只要擦伤,必死无疑。 他甚至准备了后备计划:若杨杰未出门,就翻墙进宅狙击。 母亲的话,他反复在心中斟酌,如果真成了刀下凶手,孩子将如何看他?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厌恶地背过身去?那一夜,他辗转反侧,直至天明。 暗杀行动最终未能实施。 卢汉早已觉察局势变化,在密使送来电报的前夜,便悄然通知了杨杰。杨杰当机立断,变换装束,在特务眼皮底下溜出昆明,连夜飞往香港。 但杨杰的危机并未解除。逃亡不到一个月,毛人凤便派出行动处长叶翔之带人潜入香港。1949年9月19日清晨,杨杰在轩尼诗道住所拆信时,遭两枪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沈醉没能亲手完成那桩任务,但杨杰终究倒在了反动派的阴影下。 杨杰是军人出身,却放弃既得利益投身民主事业;他明知凶险,却始终不肯低头。 事后,沈醉始终难释心中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