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的这么快,原定于近期多部准备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被暂停上映,11月17日,官宣多部日本电影不播了。 11月17日,一连串重磅消息在影视圈传开:多部原本定档近期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突然官宣暂停播出。 这波撤档来得猝不及防,却并非毫无缘由,背后直接关联着日本政坛的一则争议言论。 日本政客高市早苗于国会的相关言论,激起广泛关注与不满。其言辞背离公认外交准则,触碰原则底线。中方相关部门对此迅速作出清晰明确的回应。 正是这一政治风波,成为了此次日本电影在华上映计划变动的直接诱因。受此影响,《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等热门影片皆暂停上映。 已开启预售的影院赶忙启动全额退票。正在热映的《鬼灭之刃》,亦面临密钥到期不再续约之况。 这波撤档潮的影响范围远超最初的官宣名单。除已明确取消上映的影片外,《初吻》《昨日青春》等原计划年内与观众邂逅的日本电影,亦悄然撤销了既定档期,于影市的波澜中暂隐了踪迹。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日本电影送审项目已暂停受理,即便已经通过审核的作品,也暂时停止了排期申报,日本电影在华的引进链条陷入全面停滞状态。 市场和民众的反应迅速而直接。年轻观众们通过自发退票、在社交平台表达立场等方式传递态度,不少人主动取消了原本的观影计划。 与此同时,文旅部门发布了赴日旅行相关提示,教育部门也给出了谨慎赴日留学的建议,多重举措叠加之下,日本旅游业相关股价出现波动,东宝、松竹等知名影视制作公司的股价也受到了明显影响,相关产业感受到了切实的市场压力。 围绕这一事件,网络上涌现出多种不同的声音。有不少网友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专门的管理政策,加强对日本动漫的规范,避免其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另有一部分网友将目光投向国产动画,对《哪吒》等作品提出了讨论,认为这类影片除了故事编排带有中国特色外,在视觉元素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中国风格,甚至有观点提到影片中“哪吒”的文字呈现采用了类似日本书法的风格。 长久以来,日本动画皆视中国为至关重要的海外市场。然而此次日本动画撤档,所遗留的市场空白,旋即被国产电影填补,足见国产电影崛起之势。 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成绩斐然,总票房达455.43亿元。其中,国产片表现尤为突出,贡献402.98亿元,占比高达88.48%,彰显强大市场竞争力。 《长安三万里》凭借独特的水墨动画特效收获好评,《地球3》在科幻电影的技术运用上实现突破,这些作品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国产影视产业的创作实力与发展自信。 回顾过往,中日文化领域的交流始终与政治态度紧密相关。2012年后的一段时期,日本电影于中国银幕渐次减少。 直至2017年,双方关系缓和,《你的名字》等影片再度发力,在票房上斩获佳绩,重归大众视野。如今,这波撤档事件再次印证了,政治底线是文化交流无法逾越的前提。 中国市场有着充足的内容供给和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否继续参与这一市场,关键取决于日方是否能拿出尊重原则的态度。 这场文化领域的变动,本质上是原则与利益的博弈,未来中日文化交流的走向,仍将取决于日本方面的后续表态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