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轮的

云景史实记 2025-11-19 15:07:54

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轮的精准轰炸启动,港口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冒火,罗马尼亚紧急在周边进行疏散大撤退,乌克兰则痛斥俄罗斯的袭击行动。 可能有人不懂,不就是艘燃气船吗?怎么能叫 “氢弹”?这话可太外行了。液化石油气这东西脾气爆得很,平时得高压低温存着,一旦泄漏遇火,气体瞬间膨胀几百倍,爆炸冲击波能把钢筋水泥的建筑掀翻。 2020 年贝鲁特港那事儿大伙还记得吧?当时仓库里 2750 吨硝酸铵炸了,直接把港口炸成了大坑,200 多人死了,7000 多人受伤,10 公里外的玻璃都震碎了。 现在伊兹梅尔港烧着的可是 4000 吨液化石油气,威力比贝鲁特港那回还大得多,要是真炸了,罗马尼亚河边的村子估计得从地图上抹掉。 乌克兰气得牙根发痒,对着媒体直骂 “这全是俄罗斯干的好事”,这话一点不冤枉。 伊兹梅尔港可不是普通地方,它是乌克兰西南最重要的能源枢纽,就在多瑙河边,一边连着黑海,一边靠着欧盟,前一天泽连斯基刚在希腊签了协议,明年 1 月要通过这里接收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为冬天做准备。 俄罗斯显然是盯上了这个新的能源通道,特意派无人机来炸,就是要断乌克兰的能源活路,顺便给北约制造恐慌。 乌克兰军方很快就找到了无人机残骸,上面的俄文标识清清楚楚,俄军无人机部队的调动记录也扒了出来,证据摆在这儿,想赖都赖不掉。 这也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干这种缺德事了,乌克兰的港口早就被他们炸得千疮百孔。 就说敖德萨港吧,2024 年 3 月 15 号那次,俄军发射 “口径” 巡航导弹炸港口,12 个平民死了,30 多人受伤,当时黑海粮食走廊协议刚续签,他们就敢下手毁粮食出口通道。 到了 9 月 11 号更过分,两枚导弹直接砸进敖德萨市中心的居民楼和购物中心,上班高峰时段,23 个人没了命,其中还有 3 个小孩,救援人员挖了三天才把人都刨出来。 乌克兰副总理库列巴说过,光 2024 年三个月里,俄军就炸了 60 次港口设施,300 个设施被毁,22 艘民用船被炸坏,79 个港口工人和船员丢了命。 泽连斯基更痛心,他说自去年 7 月以来,俄军总共毁了 321 个港口设施,20 艘外国商船也遭了殃,这些港口本来要运粮食给 100 个国家的 4 亿人,现在全被搅黄了。 有人说乌克兰不也炸过俄罗斯的炼油厂吗?可这能一样吗?乌克兰是被逼到绝路才反击,专挑军事相关的目标。 俄罗斯倒好,专捡民用设施下手,港口、电站、粮库全炸,明摆着是要断老百姓的活路,让乌克兰冬天没暖气,吃饭没着落,逼着人家投降。 俄罗斯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打 “能源牌”,想用破坏基础设施拖垮乌克兰。他们知道冬天快到了,炸了能源港口,乌克兰接不到液化气就得挨冻;毁了粮食港口,经济就垮了,老百姓可能就会动摇。 可他们没算到,这招反而把北约逼得更紧张。罗马尼亚这次撤村,表面是避险,实际上是给北约敲了警钟: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 虽然北约没直接派兵,但给乌克兰的武器援助越来越多,俄罗斯这种 “引火烧身” 的袭击,只会让自己在国际上更孤立。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伊兹梅尔港旁边的渔民村,祖祖辈辈靠打渔过日子,港口一着火,渔船全被烧没了,渔网渔具变成一堆黑炭。 普劳鲁村的村民更惨,撤离的时候只带出几件换洗衣服,临时安置点里没暖气,老人们裹着薄被子发抖,小孩饿了只能啃冷面包。 之前敖德萨被炸的时候,有个幸存的大妈说,她的房子被导弹掀了顶,老伴当场没了,现在只能住在帐篷里,冬天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现在伊兹梅尔港的大火还没完全扑灭,消防队员穿着防化服在前线拼命,不敢有半点马虎,生怕引发更大爆炸。罗马尼亚的边境还戒严着,北约的战机在天上盘旋,整个东欧都被这颗 “沉睡氢弹” 的阴影罩着。 乌克兰的指责不是空穴来风,俄罗斯说袭击的是 “军事设施”,可被炸的明明是民用燃气船,旁边就是居民区,这分明是拿平民安全当赌注的冒险行为。 战争这东西,最遭殃的永远是老百姓。那些在火海里失去家园的人,那些在撤离路上流泪的老人孩子,他们没做错任何事,却要承受这一切。 俄罗斯真该好好想想,靠轰炸和威胁换不来和平,只会攒下更多仇恨。这 4000 吨液化石油气引发的恐慌,早晚会变成对战争发起者的谴责,而那些因为这场战火受苦的人,他们的痛苦也绝不会被轻易忘记。 希望这把火能早点灭,更希望这场战争能早点结束,别再让 “氢弹” 级的危险靠近任何一个普通人家的门口。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