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喜了!泰国官宣新动态,中国追加50万吨大米采购! 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一笔重磅粮食贸易引爆市场!泰国官方确认,已与我们达成50万吨大米G2G(政府对政府)采购协议,含28万吨往期合同余量与新增订单,目前正敲定交付细节,预计2026年初分批启运。 这对深陷困境的泰国米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2025年泰国大米出口持续遇冷,前10月出口量665万吨,同比下滑20%,开泰研究中心更是预测全年出口额将同比萎缩41.6%,创四年新低。 全球供应过剩、泰铢升值削弱竞争力,叠加印尼、菲律宾等主力买家需求放缓,泰国米商一度愁眉不展。 中方订单的落地迅速稳住市场信心,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透露,米价已止跌趋稳,业内期待后续温和上涨。 此次贸易并非单一品种,泰国将供应糯米等多元品类,打破以往以白米为主的出口格局,进一步拓展对华高端米市场。 而对我们而言,这是粮食安全战略的精准落子。作为口粮自给率超95%的国家,中方进口并非依赖,而是多元化布局的“缓冲垫”——50万吨仅占年度大米进口量的1/10,却能对冲全球粮价波动与极端气候风险。运输端早已备好预案,广西口岸接卸与中老铁路陆运双线并行,确保供应高效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也在同步拓展多元市场,此前已批准5年内向新加坡出口不超过10万吨大米的备忘录。但中方作为核心买家,这笔订单不仅能帮泰国冲刺全年800万吨出口目标,更深化了两国农业合作纽带。 从泰国稻田到我们仓库,50万吨大米的流转,是中泰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既解泰国出口燃眉之急,又为我们粮食安全加筑防线,这场跨越国境的合作,彰显了大国担当与务实智慧。 网友们说这场中泰50万吨大米贸易的双赢,恰恰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合作真谛:没有单向的依赖,只有双向的成就。 泰国借中国市场破解出口困局,我们靠多元采购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印证了“互利共赢”远胜“零和博弈”。反观部分国家搞贸易保护、供应链脱钩,实则违背经济规律。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当下,唯有摒弃排他思维,以务实合作打通资源互补的通道,才能实现风险共担、发展共享,这正是国际合作应有的清醒与格局。 这波中泰大米贸易也太双赢了吧!泰国米卖不出去急得慌,咱们出手拿下50万吨,既帮他们解了围,又给自己粮食安全多添层保障。 果然合作才是硬道理,比起搞对立、玩博弈,互相搭把手、补短板,才能大家都受益,这操作真的太明智了! 各位读者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