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甜妹”…… 你发现没,这些词听着有多虚幻? 它根本不是在形容一个活生生的人,它是在下一个订单。 一个完美的模板早就被设计好了: 要笑得人畜无害,哭得梨花带雨,眼神里最好还要带着点不谙世事的清澈。 总之,绝对安全,绝对可控。 然后资本和流量就开始满世界找,谁最符合这个模子,谁就能被推到你面前。 张若楠、田曦薇……她们当然是美的,美得像橱窗里一尘不染的精致人偶。 可人偶当久了,是会累的。 “甜”成了一种KPI,成了一把温柔的枷锁。 哪天她要是流露出一丁点真实的不爽、疲惫,或者只是想换个风格酷一下, 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大喊:你变了,你人设崩了。 真逗。 明明是我们亲手把人家塞进一个壳子里,到头来却又不准人家把壳子脱下来。 说到底,我们消费的究竟是她们本身, 还是我们自己对那种“纯洁无暇”、“完美受害者”的病态想象? 这束所谓的“白月光”, 照亮的可能不是她们,而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个巨大的空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