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灯光一暗,后台40件衣服打包,直接在手机上点下“退货”。 一分钱没花,办了场风风光光的活动。 这算盘打得,我在家都听见了。 说白了,就是把人家商家的店,当成了免费的共享衣橱。用完了,拍拍屁股,再塞回快递箱里,连句谢谢都不用说。 人家老板打开包裹一看,好家伙,泥点、汗渍、草屑,就差没在吊牌上写一行字:“我们穿过了,很满意,下次还白嫖”。 理由?永远是那句万能的“质量问题”。 拉倒吧,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这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集体占便宜。 我最想不通的是,这事儿还老出在学校。 是老师默许的?还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小聪明”? 不管是哪种,都挺让人后背发凉的。我们教孩子知识,教他们技能,难道也顺便教他们怎么心安理得地钻规则的空子吗? 现在商家都被逼成什么样了?给衣服上“巨型吊牌”,挂“密码锁”,跟防贼似的。 一件衣服,穿出去像戴着个电子镣铐,就为了让你没法剪了吊牌再退货。 这画面,想想都觉得荒诞又心酸。 规则是冰冷的,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但用规则的人,心总得是热乎的吧? 别让“七天无理由”,变成“七天不要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