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环节。11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审计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2024年度山东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情况。
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晓峰介绍,截至10月底,审计查出的问题,已完成整改820个,其中立行立改问题整改率98.3%。整改金额共计158.9亿元,其中上缴国库、归还原资金渠道14.9亿元,统筹盘活、加快拨付使用40.1亿元,通过调整账务、司法途径等方式整改103.9亿元;追责问责337人。

相较往年,今年审计整改工作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压实更有力度。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审计整改工作批示多次,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有效施策,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督促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压紧压实责任,紧盯难点堵点,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落地。省委审计办坚持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制发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印发问题清单,将审计查出问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形成建账、督办、销号工作闭环。
二是打好“组合拳”,贯通协同更加深化。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联合省审计厅对重点领域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监督。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整改工作。深化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财会监督等其他监督的贯通机制,强化与主管部门的整改协作,及时向纪委监委移送重大问题线索,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成果运用更见实效。省审计厅制发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出台行业整改标准指引,印发《审计整改二十问》手册,对11市19县开展专项检查、现场督查和“回头看”,向13市41县、42个省直部门单位发送督办函,督促加快整改进度,提高整改实效。相关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审计建议,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推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源头防范,修订完善制度办法249项,实现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以审促治。
审计整改报告主要包括省级财政管理及预算执行审计、扩大有效投资重点任务落实审计、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等四个方面问题整改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涉及财政资金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领域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并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针对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不够、预算管理不精准、重点专项资金分配小散等问题,省政府出台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意见,明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等16项重点任务;省财政厅常态化开展单位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完善结余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归并整合补助资金,优化奖补政策,完善分配机制,更好发挥资金激励作用。在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方面,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14县对不达标的农田水利设施返工修缮,调减结算金额等3200余万元。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省商务厅、省科技厅实施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寻标对标、创新提升”行动,推进产业链全链条建设,推动壮大主导产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有关主管部门推动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治理建设,加大投资监管力度,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行政事业性资产集中管理,组织低效闲置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调剂,实现资产优化配置;落实耕地严保严管要求,强化森林资源监管,全面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截至目前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受经济环境影响和外部因素制约,需持续推动解决;有的整改措施涉及中长期改革任务,需逐步深化推进;有的因为特定历史原因,需稳妥有序处理。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有关市县、部门单位已制定整改计划,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审计机关将加强跟踪检查,督促问题应改尽改、彻底整改。
下一步,省审计厅将紧紧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安排,科学谋划制定“十五五”山东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找准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增强审计监督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持续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好发挥审计监督独特作用。
记者:郭梦桐编辑:郑楚翘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