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龙高调举办60岁寿宴,成龙打电话给赵本山:“赵兄,过几天就是我60大寿了,我要办寿宴,你千万要来啊。不过咱先说好了,来时不许带礼物啊。不然我就当场捐出去!” 2014年的春天,演艺圈迎来了一场颇为棘手的盛事,影坛的老大哥成龙即将迎来六十岁大寿,无论是在香港顶级酒店的宴会厅,还是在北京流光溢彩的聚会现场,这位巨星都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硬规矩”。 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路名流,成龙甚至在生日前一周就挨个打起电话,用标志性的爽朗笑声给老友们打了“预防针”,他说人来就行,别拿东西来,他在公开场合半开玩笑地宣称,送上门的礼物将全部转手捐掉。 这一道“铁令”,让本来想借机表达心意的宾客们犯了难,尤其是作为挚交的老友赵本山,手里捏着请柬,在书房的太师椅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这是一个微妙的社交死局:空手而去,在一众名流云集的场合显得不近人情。 带着贵重礼品,又摆明了是违背寿星公的意愿,甚至可能让对方当众难做,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赵本山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红木桌面,直到妻子马丽娟的一句话打破了沉默,既然物质的东西会被拒之门外,为什么不送一份“非物质”的心意。 这一语点醒梦中人,赵本山想起了自己多年研习的书法,既然大哥说礼物都会被捐掉,那何不送一份本身就承载着慈善火种的艺术品,说罢就起身前往书房,不多时,书房内立刻墨香四溢。 他谢绝了所有访客,甚至如同闭关般把自己锁在屋内,案头上铺开的是精选的上等宣纸,手里细细研磨的是珍藏的徽墨,他没有选择金银俗物,而是提起了那支狼毫笔,将满腔的祝福化作笔端的线条。 这不仅仅是一幅字,更是对这位动作巨星一生的致敬与祈愿,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每一笔落下都非常有功力,他将佛教典籍《心经》的禅意与传统的“福寿”祈愿融汇于笔端,让这份礼物彻底脱离了标价的俗套。 寿宴当晚,现场堪称星光熠熠,周杰伦、王力宏等乐坛天王轮番登台,空气中充满了属于春天的躁动与喜庆。水晶吊灯投下耀眼的光芒,把每一位来宾的礼服都照得熠熠生辉,在这样喧闹的名利场中,赵本山的装束显得格外出挑且庄重。 他没有选择西装革履,而是特意穿了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整个人显得沉稳而内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着红色喜庆唐装的成龙,正在人群中谈笑风生,当那个系着红色丝带的卷轴被缓缓递出时,所有的寒暄都暂停了。 这是一份没有任何包装盒的礼物,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成龙展开卷轴看着那苍劲有力的笔触,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硬汉先是一愣,随即眼角泛起了泪光,紧接着又爆发出开怀的大笑。 这笑声是对老友“破戒”送礼的无奈,更是对这份独一无二的礼物感动不已,现场的嘉宾们纷纷围拢过来,有人惊叹于篆书体的古朴,有人感慨于这份礼物的巧妙,它既没有坏了“不收礼”的规矩,又给足了主人家面子。 精彩的好戏往往在后头。当晚宴进行到高潮环节,一个高达六层的巨型寿桃蛋糕被推了上来,而在摇曳的烛光之外,真正的压轴大戏是一场特殊的拍卖,这幅在书房中精心绘制的书法作品,被作为当晚的焦点推向了台前。 成龙动情地表示,既然说好了收到的都要捐,这份情义就要转化成大爱,在热烈的竞价声中,一位企业家最终以二十万港币的高价将这份作品收入囊中,与此同时加上其他环节的募捐,那个夜晚募集到的善款高达千万之巨。 这些钱,最终分文未留,全部汇入了成龙创办的电影及慈善基金会,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等公益项目,那个被红丝带系着的卷轴,最终变成了一个支点,撬动了无数寒门学子的艺术梦想。 这份默契并非一朝一夕养成,早在2009年赵本山就曾力邀成龙登上春晚的舞台客串小品,而在成龙于北京遭遇棘手难题时,也是赵本山出面利用自己的人脉周旋解决,两人一个在功夫电影界打拼,一个在小品舞台耕耘,却在“义气”二字上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 无论是演出后台的切磋交流,还是重要时刻的互相站台,这种惺惺相惜早已超越了地域和领域的界限,什么是最好的礼物,那天晚上的赵本山给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答案,真正的顶级社交,从来不是比拼礼物的价格标签,而是比拼谁更懂谁的诉求。 在朋友设下“禁令”的尴尬时刻,他没有选择鲁莽的闯关,也没有选择冷漠的顺从,而是用智慧找到了一条名为“成全”的第三条路。 这幅书法,成全了成龙的规矩,成全了自己的礼数,更成全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圈,这墨香背后的人情味,或许比那晚所有的星光都要耀眼。 信息来源:揭赵本山的朋友圈:成龙只能坐第三排开外——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