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我又仔细看了下电话会议的内容,感觉小米确实处在一个“薛定谔的赢”的状态。小米的三季度财报是张挺好看的答卷,总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创下了历史新高,毛利率达到了22.9%,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怎么公布后股价还跌了呢?一点点地拆出来看。小米财报最亮眼的部分,肯定是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97.9%,交付量10.88万辆较Q2增长33.8%,如此惊人的数据也带来了7亿元的盈利,不出意外,小米应该是造车新势力盈利时间最短的车企了(小字之一)。但由于SU7 Ultra作为偏小众车型,部件成本增加和 SU7 Ultra交付量占比的减少,小米的汽车业务毛利环比反而是在降低的。另外由于海外数据中心对储能需求的拉动,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已经接近翻倍了,再加上明年购置税的退坡,提前预测明年汽车业务毛利率会有所下降。另一边,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但是小米手机整体均价反而同比下滑 3.6%。而且,这部分业务还将长期受到内存价格上涨的影响。更长远得看,可能得瞧小米手机端,怎么取舍业务成本和利润了。AIoT平台(米家)连接设备首次突破10亿台,拥有5件以上设备的用户达2160万,纷纷同比大涨超20%。相比较而言,小米IoT业务成绩就有点不怎么突出了,这部分收入相较上一季度下滑了接近30%,智能大家电收入更是环比减少了将近65%。小米在财报中给出的原因是季节变化空调需求少了,还有国补逐渐收紧。与此同时,隔壁美的和海尔第三季度业绩,依旧保持增长。所以,其实资本市场的态度还是比较真实且无情的。他们不看你过去赚了多少,只看你未来还能不能多赚。总之造车这道最大的坎,小米算是跨过去了,但跨过去之后,前方的路或许并不是坦途,而是一片更深、更卷的红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