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摊牌,中国回应展现硬实力 11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通过媒体放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5-11-20 20:55:47

关键时刻摊牌,中国回应展现硬实力 11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通过媒体放出狠话,他直接点名中国,要求必须在感恩节之前,把悬而未决的稀土协议问题给解决了。他把这个日期定义为“红线”,甚至毫不掩饰地威胁说,如果中国方面不按美国的时间表来,或者中途有什么变卦,那么美国就会立刻实施报复。消息一出,全球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到中美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上。 这套“威胁+设定最后期限”的玩法,对于熟悉美国外交套路的人来说,其实一点也不新鲜。过去很多年,华盛顿的政客们在谈判桌上没占到便宜的时候,就喜欢跑到媒体面前放几句狠话,试图用舆论压力来逼迫对手让步。但问题是,这一招对今天的中国,究竟还有多大的作用? 事实上,就在贝森特放出这番狠话之前,中美双方围绕一系列问题已经进行了多轮艰苦的博弈和磋商。中方一直秉持的态度是,只要是双方达成的共识,我们就会认真履行。比如在合作打击芬太尼泛滥问题上,就在不久前的11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帕特尔还为此秘密访问了北京 。这是一次极其罕见的访问,是FBI局长十多年来首次踏足中国 。 这次访问的核心议题,就是寻求中国在遏制芬太尼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方面提供合作与帮助 。这恰恰说明,在某些美国自身无法解决的致命问题上,华盛顿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寻求中国的协作。同样,在购买美国农产品等问题上,中方也一直在按照之前的共识稳步推进。所以,贝森特口中的“倘若中方变卦”这个前提,本身就有点站不住脚,更像是一种为了威胁而凭空制造出来的借口。反倒是美方,在履行承诺方面经常打折扣、搞变通,这在过去是有很多先例的。所以,与其说是提醒中国,不如说是美国在用这种方式催促中国,希望尽快拿到一份它急需的协议。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什么这么着急?甚至不惜用这种近乎撕破脸的方式来下“最后通牒”?答案很简单,因为特朗普政府真的快等不起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往往源于内部巨大的困境。今天的美国,正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高烧”。 从经济层面看,最要命的就是持续高位的通货膨胀。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一路飙升,超市里的牛奶、鸡蛋、牛肉价格让他们怨声载道,这种不满情绪已经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 特朗普政府此前为了打贸易战而大规模加征的关税,如今正反噬着美国经济本身。这些关税最终都以更高物价的形式,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头上。面对日益沸腾的民怨和即将到来的选举压力,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低头。宣布取消对超过200种商品的“对等关税” 。 在一个自己都顶不住压力、主动撤销关税壁垒的时刻,贝森特却反过来用关税作为武器来威胁中国,这种逻辑上的矛盾,恰恰暴露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他越是喊得响,就越说明他手里的牌不多了。 经济上的压力只是一个方面,政治上的麻烦同样让特朗普焦头烂额。最近,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爱泼斯坦案”卷宗被陆续解封,再次引爆了美国的舆论场。因为他当初竞选时的一个重要承诺,就是上台后要彻查并公开爱泼斯坦案的全部真相。现在文件陆续公开,不仅没能让他拿到攻击政敌的武器,反而把自己也卷了进去,这让他之前塑造的“正义化身”形象受到了严重质疑。 这种丑闻缠身的窘境,使得特朗普迫切需要一个重大的外交成果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冲淡负面新闻的影响。而如果能在此刻逼迫中国签订一份“城下之盟”,尤其是在稀土这种被美国视为战略命脉的领域取得胜利,无疑将是他向选民展示其强硬和领导力的最佳素材。 那么,面对美国的这套组合拳,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策略非常清晰,那就是“保持定力,按自己的节奏来”。对于美方的喊话和威胁,中方并没有激烈地反唇相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一方面,我们继续履行已经达成的共识,比如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展现了我们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诚意和担当。这实际上是在告诉美国,合作的大门是敞开的,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另一方面,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稀土协议的谈判,涉及复杂的技术、商业和国家安全考量,不可能因为你美国设了一个感恩节的最后期限,我们就仓促签字。协议什么时候能签,取决于谈判的进展,取决于美方是否能拿出足够的诚意,满足中方的合理关切。 美国需要明白,一个稳定、可预测的中美关系,远比一份仓促签订、充满不平等的协议,更符合其长远利益。大国博弈,比拼的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声势,而是长期的耐力和智慧。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朴素梦想看世界

朴素梦想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