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轰炸了东京半年,收效却不大,李梅上任后,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别用高爆弹,用凝固汽油弹,改‘火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夏天开始,美军的B-29轰炸机就没闲着,在东京上空来来回回飞了半年,扔下去的高爆弹足足有一万吨,结果呢?日本的军工厂照样开工,战争机器一点没停下来的意思,美军自己倒是赔进去147架飞机,飞行员们私下都在吐槽这是在做无用功。 1945年1月,李梅接手了这摊子事,这位刚从欧洲战场调过来的少将没急着继续扔炸弹,反而先叫停了轰炸行动,他把自己关在作战室里,对着东京的详细地图研究了整整三个通宵,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建筑分布,李梅越看越觉得找到了突破口。 东京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为火灾准备的,九成以上的房子都是木头搭起来的,窗户是纸糊的,房子之间挤得密不透风,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更要命的是那会儿正值春季,天干物燥,一点火星都能引发大火,李梅手里正好有份关于凝固汽油弹的测试报告,这玩意儿一落地就能粘在任何东西上燃烧,温度能飙到一千多度,用水都浇不灭,他突然意识到,与其用高爆弹去炸那些看不见的小作坊,不如直接用火把整片居民区都烧掉。 李梅把整套轰炸战术都改了,他下令B-29拆掉大部分防御机枪和弹药,省出来的空间全装燃烧弹,每架飞机能多装好几吨,飞行高度从九千米直接降到两三千米,虽然被打下来的风险大了,但投弹精度能提高好几倍,最关键的是把轰炸时间改到晚上,因为日军的夜间防空基本就是瞎子摸象,雷达探测不准,高射炮也打不着。 这套方案在美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拆掉机枪是让飞行员去送死,还有人质疑烧居民区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李梅当时就拍了桌子,他说如果盟军强攻日本本土,预计得死上百万士兵,现在用这个办法反而是在救命。 3月9号晚上,行动正式开始,334架B-29从基地起飞,每架都装满了燃烧弹,总共加起来有两千多吨,这些炸弹里大部分是AN-M69型凝固汽油弹,好几十个小弹捆在一起,扔下去之后铁箍炸开,胶状汽油就喷溅得到处都是。 轰炸机群飞得很低,一路沿着海面摸黑前进,直到快到东京才拉高,午夜刚过,先头的两架飞机先扔下照明弹,把地面照得跟白天似的,然后在下町区投下第一批燃烧弹作为标记,紧接着后面的机群就像下饺子一样,一架接一架往下扔弹。 火势起来得特别快,第一颗燃烧弹炸开,火舌瞬间窜起十几米高,木头房子沾上那种胶状汽油立马就烧透了,第二颗、第三颗接连炸开,无数个火点迅速连成一片,风一吹,火苗顺着房檐、电线往四周蔓延,整片街区都燃起来了。 两个小时后,下町区已经变成了火海,巨大的热量让空气产生剧烈对流,形成了火焰风暴,温度高到连混凝土的防空洞都被烤裂了,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火焰龙卷风,能把人直接卷上天,当时有个叫山田的中学生躲在防空洞里,他后来回忆说,夜空突然亮得像白天,推开门一看整条街都在烧,有人身上着火跳进河里,结果汽油浮在水面上,火跟着烧到了水里。 这场大火一直烧到天亮才渐渐熄灭,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夷为平地,差不多占了东京四分之一的面积,将近二十七万栋房子变成废墟,街上到处是烧焦的尸体,有的蜷缩着,有的还保持着逃跑的姿势,统计数字显示,这次轰炸直接导致约十万人死亡,死法五花八门,有被烧死的,有窒息的,还有在混乱中被踩踏致死的,受伤的人数也超过十万,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火攻的效果立竿见影,那些藏在居民区里的小作坊要么被烧没了,要么因为工人逃命而停工,日本的飞机发动机产量一下子掉了八成,军火生产供应链彻底断了,李梅趁热打铁,一周之内又对名古屋、大阪发动了同样的火攻,后来干脆把范围扩大到六十多座城市,冈山烧掉了将近七成,德岛烧掉了八成多,富山几乎被完全摧毁。 到8月份的时候,日本已经有两百多万间房屋在轰炸中被毁,三十多万人死亡,八百多万人被迫疏散,原本还叫嚣着要"本土决战"的日本军部,看着空荡荡的工厂和涣散的民心,终于不得不考虑投降了,老百姓对战争的幻想也彻底破灭,粮食供应濒临崩溃,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李梅后来对这次行动有过一句评价,他说自己是个军人,任务就是尽快结束战争,减少美军的伤亡,在他看来,比起强攻日本本土可能造成的惨重代价,火攻是更高效的选择,这场轰炸虽然残酷,却实实在在地打垮了日本的战争潜力,为战争的结束按下了加速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