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诡实录》之回乡偶记。今天回乡下,有表弟家添孙子,欲取名“谨之”,意欲希望孩

马延明 2025-11-20 21:23:34

《大丰诡实录》之回乡偶记。今天回乡下,有表弟家添孙子,欲取名“谨之”,意欲希望孩子慎思、慎言、严谨和克己,来询问我的意见。我笑曰,你们家有啥需要继承的?还是你确定你家娃娃长大后能当官?你说的这个“谨”,是不是出自《史记》“丞相醇谨而已”?表弟说,他说的这个“谨”,是修身,还要孩子避免祸从口出。我告诉他,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把这个命运寄托在名字上。从字形解析看,“谨”为形声兼会意字,从“言”(讠)表意,从“堇”表声兼表义。“堇”的金文象人被火烧,象征遭逢艰难,故趋向谨慎。 真不懂他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非得让小孙子谨慎甚微。人呐,活的过于谨慎,他还能有啥快乐人生?明朝时,陕西兴平有个姓谈的小青年,在明景泰年间,自行阉割,巴结了一个刘姓宦官进了入宫并冒姓刘,自己取得一个单字“谨”。成化时,掌领教坊,受到皇帝宠信。但是,谁能想到“谨慎”的刘谨,会因谋叛罪被凌迟处死。太史公曰:世人常执一字为枷锁,而忘天地本宽。夫“谨”之训,原在修身防祸,然草木畏风则蜷缩,终难参天;赤子衔枚而疾走,岂得识途?彼刘谨者,自囚于名利之囹圄,虽以谨为名,实纵贪戾,终蹈鼎镬。可知祸福非关字形,乃系心术。今观乡野父老,欲以名缚婴孩手足。岂不闻庄周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若使童蒙未启先戴桎梏,犹饲雏鹰金链,虽免坠崖之险,亦绝云霄之志。昔者颜回箪食瓢饮,谨守陋巷,然其乐在道不在形;范蠡三迁五湖,看似恣意,实则慎机深藏。故曰:慎当如舟师观星,持舵破浪,非若鼹鼠蛰洞,战栗终年。名者,父母之愿也,然春冰薄履,何若旷原驰骋?——论至此处,忽见院外新柳拂檐,嫩芽裂石而生,遂拊掌大笑:诸君不见此树乎?风雨不择而长,何曾自名“谨木”?白话补记:表弟闻言怔忡,终弃“谨之”名,改取“旷初”,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余暗叹:字谶之辩,岂在吉凶?在使人观照本心耳。

0 阅读:0
马延明

马延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