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刚启动时,不少人都有疑问。德国水利工程师说,东线沿着京杭大运河输水,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1-20 22:10:24

南水北调工程刚启动时,不少人都有疑问。德国水利工程师说,东线沿着京杭大运河输水,沿途可能有工业废水、农田污染渗进水里,想长期保持好水质不容易。 哈佛生态学者也担心,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下游的水量会减少,可能影响鱼产卵,还会让沿岸农田缺水。 先说说北方多需要水。中国的水分布不均,南边多、北边少,北方每年的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19%,却要养活全国45%的人、种全国60%的地。 以前华北平原因为抽地下水太多,形成了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河北沧州的地面每年要往下沉10厘米,有些村子打井越打越深,最后都快抽不到水了。 北京2014年前连续11年干旱,密云水库的水少到了历史最低,只能靠应急办法供水。所以要解决北方缺水,南水北调是必须做的事。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现在东中线一期已经稳定运行十年了,这里面有不少实用技术。 东线从江苏扬州取水,沿途建了13个梯级泵站群(总共34座泵站),靠这些泵站一步步把水往上提,解决了从长江到山东南四湖30多米的高度差问题。 为了防止水污染,专门花了超140亿元,建了1500多座污水处理厂、铺了2000多公里的截污管网,还在输水渠道两边种上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像天然的“过滤网”一样。 现在东线的水质能稳定达到Ⅲ类以上,符合用水标准。 中线的技术更难,穿黄工程在黄河河床下面40米的地方,挖了两条直径5.2米的隧洞,让长江水和黄河水不混在一起。 而且中线全程1432公里不用抽水,水自己就能流过去,每年能省超2亿元电费。 十年下来,工程的效果很明显,大家都能感受到。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把5480个西湖的水搬了过去,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都用上了调来的水。 北京人打开水龙头,70%的水都来自长江,水质也从“合格”变成了“优质”。 河北衡水、沧州这些以前地下水超采的地方,地下水位平均回升了1.5米,干涸20多年的衡水湖湿地,又重新长出了万亩芦苇荡。 河南安阳的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灌溉保证率从60%提高到90%,小麦亩产稳定多收100公斤以上。 黄河下游以前1990年代每年要断流13次,现在近十年几乎不断流了,黄河三角洲的候鸟数量也比工程启动前多了30%。 面对大家担心的生态问题,也有专门的解决办法。丹江口库区搞了“清水走廊”计划,搬了34万移民、关了1200多家污染企业,还在库区周围种了150万亩生态林。 现在库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直接喝都没问题。 汉江中下游建了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每年给下游补20亿立方米的水,既保证了沿岸1000万亩农田的灌溉,也不影响江汉平原的航运。 北方那些用调水的城市也没闲着,北京把居民每人每年的用水定额,从186立方米降到14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比例超过95%。 天津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了40%。 现在再看南水北调,它不只是一条“输水管道”,还形成了“调水、节水、治污、护水”的完整体系。 工程运行十年,不光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难题,还摸索出了跨区域统筹治理水资源的方法。 以前大家的那些疑问,最终都在回升的地下水位、干净的自来水、慢慢恢复的生态里,得到了回答。 信源:

0 阅读:46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