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正式申奥了,不支持都不行。 印度已正式提交2036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申请,同时提交申请的还有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明年将会投票选出举办国。 谁都知道印度近年野心藏不住,申奥压根不是突发奇想,是憋了好几年的“大国门面梦”,可真要细扒底子,这梦能不能圆,怕是连印度自己都没底。早2010年印度办过英联邦运动会,本想借赛事露脸,结果直接办成了国际笑柄——原定赛前一年竣工的场馆,开赛前十天还在赶工,工人踩着泥浆铺跑道,场馆内马桶漏水、淋浴没热水,运动员宿舍墙角爬满蟑螂,床单沾着污渍,连给选手准备的奖牌都被曝含金量不足,掺杂大量廉价金属。更离谱的是,赛事期间后勤全乱套,接送运动员的大巴迷路,餐饮供应断档,媒体记者连采访证都没法及时领到,最后赛事草草收尾,还留下一堆烂摊子:赛后不少场馆直接荒废,杂草长到半人高,投入的百亿资金打了水漂,当地民众吐槽“钱没花在民生上,全砸给了没人管的空房子”。时隔十几年,印度敢再冲奥运主办权,可当年的乱象没整改多少,基建短板、组织混乱这些老毛病,至今没根治,现在喊申奥,更像凑热度刷存在感,而非真有底气接下这摊子。 对比同期申请的几个国家,印度的短板简直肉眼可见。卡塔尔、沙特向来是“不差钱”的主,卡塔尔办过世界杯,场馆建设、后勤保障直接拉满,哪怕沙漠里也能造出恒温球场,资金实力和组织能力经受过国际检验;沙特近年砸千亿搞体育基建,从联赛引援到场馆搭建,出手就是顶配,办奥运缺的从来不是钱,只是机会;印尼2018年办过亚运会,虽有小细节疏漏,但整体赛事顺畅,交通、住宿衔接到位,还积累了大型赛事经验;土耳其更是多次冲击奥运主办权,从场馆规划到赛事流程,早就做足功课,只差临门一脚。反观印度,别说千亿级基建投入,连现有体育场馆都没法达标,多数城市交通拥堵成常态,地铁、公交承载力不足,真要是办奥运,运动员、观众出行都成难题,更别提赛事期间的安保、卫生保障——当年英联邦运动会的卫生乱象还没翻篇,现在又想啃奥运这块硬骨头,纯属“心比天高,力比纸薄”。 印度国内对申奥的态度也分裂得厉害,支持的多是精英阶层和体育界人士,觉得办奥运能提升国际地位,让世界看到印度的“大国实力”;可普通民众反对声不小,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吐槽“街头还有孩子吃不饱饭,偏远地区连干净饮用水都没有,花几百亿办奥运,不如先给我们修学校、建医院”。这话戳中了印度的痛点:至今国内还有近两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半数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简陋,孩子辍学率不低,民生领域缺口极大。办一届奥运至少要投入千亿级资金,印度财政本就紧张,要是把钱全砸给奥运,民生投入必然被挤压,最后大概率是“面子有了,里子空了”,就像希腊雅典2004年奥运,赛后场馆闲置荒废,国家背负巨额债务,十几年才缓过劲,印度要是不吸取教训,只会重蹈覆辙。 更讽刺的是,印度的体育实力压根撑不起申奥的野心。历届奥运会上,印度奖牌数常年垫底,2024年巴黎奥运只拿了1金2银1铜,还是靠射击、摔跤这些小众项目,田径、游泳、体操等主流项目几乎没竞争力,连自家国民关注的板球,都不是奥运正式项目。办奥运本质是展示体育实力与国家综合能力,印度连运动员培养体系都没完善,多数运动员缺训练设施、缺经费支持,却先想着办奥运撑门面,本末倒置的操作,只会让赛事变成“自嗨式表演”,难获国际认可。 不是说印度没资格申奥,只是办大型赛事得脚踏实地,先把基建补牢、把组织能力提上去,先解决民众的民生痛点,再谈国际门面。要是只抱着“凑数冲热度、彰显野心”的心态办奥运,最后只会落得“赛事混乱、负债累累、民众不满”的下场。明年投票结果虽没定,但以印度当前的实力,想从卡塔尔、沙特这些劲敌手里抢下主办权,难如登天,就算真侥幸拿下,也大概率会重蹈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的覆辙,把奥运办成国际笑话。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