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快90岁的老爷子,把自己订阅、收藏了整整30年的《焊接》杂志,全捐了出来。 你品品。 那不是几本书,那是30年。 这事儿发生在哪呢?唐山的清华校友会上。 我以前总觉得,这种“校友会”嘛,不就是个高端点的饭局,大家互相递递名片,谈谈合作,拉拉资源。 但今天这一下,真给我干沉默了。 一位1964年入学的老学长,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一个工业人吃饭的家伙、一辈子的知识积累,就这么转手送给了唐山最需要它的单位。 他图啥? 会上还有个刚毕业的博士,2024届的,热气腾腾地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从64级到24级,横跨了整整一个甲子。 时空就在这几十摞泛黄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旧杂志上,交汇了。 这叫什么? 这就叫传承吧。 他们嘴里说的“服务唐山,增光清华”,不是一句挂在墙上的空话。 是老学长捐出的毕生所藏,是新校友带来的新鲜血液,是他们这群人真的在琢磨,怎么用自己的脑子和资源,给这座城市添砖加瓦。 说白了,学历和圈子,最终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你飞得更高,忘了自己从哪儿来。 而是让你在有能力的时候,能弯下腰,为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这可能才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最朴素、也最带劲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