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有个叫孟浩然的哥们儿,坐着小船晃晃悠悠地过大江。 船都开了老半天了,他才扭头问旁边的人: “哎,前面那堆山,哪个才是我们要去的越中啊?” 你品品,这话问的。 这像不像咱们自己? 车票买了,人上路了,新工作开始了,一段关系也确定了……可心里还是会时不时冒出一句: “我这路……走对了吗?” 他真的不知道要去哪儿吗? 怎么可能。 他问的不是路,他问的是一种心情,一种确认。 他是在跟旁边那个同船共渡的陌生人说: “嘿,你看,前路漫漫,虽然我还看不太清,但我已经出发了。你也在,真好。” 这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松弛感吧。 把对未来的巨大期待和一丝丝不安,化成一句最平常的问候。 把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溶解在眼前这片晃荡的江水里。 目的地在哪儿,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路上。 重要的是,船上还有能说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