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宣布了!11月19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方消息来源称,日本政府已向美国出口了“爱国者”防空导弹。 美国为啥找日本要导弹?还不是因为乌克兰那摊子事儿,俄乌冲突打到现在,美国给乌克兰送了不知道多少“爱国者”系统,结果自己库存快见底了,2025年11月,美国还批准了1.05亿美元的维护设备卖给乌克兰,可见是真缺货了。 这时候,美国盯上了日本,这个2023年12月刚“解锁”武器出口权限的“新玩家”。 2023年底,日本政府改了规矩,允许把成品武器卖给生产许可证的来源国,这政策一松,日本就从“只卖零件”变成了“直接卖成品”。 这次卖给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是日本三菱重工按美国雷神公司的授权生产的PAC-3型,算是日本从“小作坊”升级成“大工厂”了。 “爱国者”导弹在军事圈里挺有名,海湾战争的时候它拦截过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最新型的PAC-3用上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理论上能拦住射程1000公里、速度6马赫的导弹。 但别以为它就是无敌的,2023年5月,俄军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把乌克兰基辅的“爱国者”系统给炸了;2025年美国还得给乌克兰卖维护设备,说明这玩意儿在战场上损耗挺大,后勤压力也不小。 日本这次卖的导弹数量没公布,但合同金额大概30亿日元,这钱看着不多,但日本是想通过卖导弹跟美国套近乎,既帮美军补库存,又为以后卖其他武器打基础。 日本卖导弹这事儿,国际社会都盯着呢,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日本军国主义那点历史,让邻国对它的军事动作特别敏感。 这些年日本防卫预算年年涨,2025年都超过6.5万亿日元了,还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把“爱国者”导弹部署到冲绳,这明显是在试探“和平宪法”的底线。 军事专家张学峰说,日本拿“爱国者”当模板,以后可能还会卖给菲律宾、印度这些国家,搞个针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网”。 美国正好把库存压力甩给日本,把日本绑得更紧,一起搞“印太战略”,这俩国家一联手,亚洲的军备竞赛怕是要更激烈,本来就不太平的局势,又要添乱了。 日本这次卖导弹,就像小孩打碎了第一块玻璃,刚开始可能觉得没事,但后面可能整条街的玻璃都得碎。 从改武器出口规矩到卖成品,日本花了十年时间,从“被动防御”变成了“主动出击”,这背后是美国想“重返亚太”,日本想摆脱战后体制,当个“正常国家”。 但历史可不会对军国主义复辟手下留情,日本现在开始往全世界卖杀伤性武器,冲绳的“爱国者”导弹离中国越来越近,亚洲国家得想想:我们真能对付一个更“好战”的日本吗? 其实,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导弹堆出来的,而是得守住和平的底线,毕竟碎了的玻璃难复原,战争的伤疤,比我们想的要深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