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彻底出局?特朗普批准“俄乌和平协议”,乌克兰或成立临时政府与俄签约。 当地时间19日,美国NBC电视台援引白宫高级官员的话报道称,特朗普已经在本周早些时候批准了最新起草的“俄乌和平协议”,即美媒在早些时候披露的28点计划,包括乌克兰至少裁军一半、割让整个乌东地区等。 而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斯科罗霍德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乌方可能将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由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尼领导,负责与俄罗斯谈判、签署和平协议,并为之后的选举做准备。 评两句:这28点计划与其说是和平方案,不如说是美国给俄乌冲突划下的“止损线”——既保住了美国在东欧的影响力,又能把省下的钱用到国内选票上,一举两得。 就像3月美俄总统通话后,普京立马下令停止袭击乌能源设施,特朗普这边就推动停火,这种默契背后全是利益交换,之前美乌在白宫吵得脸红脖子粗,转头就达成共识,本质就是乌克兰认清了“谁才是真金主”。 再看协议里最扎眼的“裁军一半”,这可不是拍脑袋的要求。 乌军现在的现役兵力撑死了也就70来万,真要是一刀砍去一半,35万兵力没了,这对前线意味着什么?去年库尔斯克州的战斗里,乌军一次战斗就损失200多士兵,64次战斗才击退俄军9次进攻,这种消耗战本就靠兵力堆着。 可为啥乌克兰还可能接受?因为现在的乌军早就不是扎卢日尼当总司令时的样子了,当初他喊出“战场陷入僵局”被泽连斯基公开驳斥,俩人矛盾闹到全国皆知,军队指挥体系早有裂痕。 更重要的是,乌军的装备和补给全靠西方,美国要是借着裁军卡断援助,乌军连武器都拿不到,与其被耗死,不如主动裁军换和平,这笔账泽连斯基算得明白。 而且法国防长都直言“乌军的防御能力才是基辅的安全保障”,现在裁军看似削弱实力,实则是用收缩换生存。 割让整个乌东就更有说道了,这片土地早成了俄乌拉锯的“绞肉机”,从2022年打到现在,这里的工业设施毁了大半,可战略价值依旧金贵。 乌东是乌克兰的工业心脏,顿巴斯地区的煤炭、马里乌波尔的钢铁,曾撑起乌克兰30%的GDP,可现在这些地方早被俄军控制得七七八八。 3月19日俄军还在宣称“彻底击溃库尔斯克的乌军”,乌军则否认被包围,这种胶着状态下,乌东其实已经是“名义上的乌克兰领土,实际上的战场”。 与其接着赔人命,不如顺水推舟割让出去,还能换俄罗斯停火,对乌克兰来说算是“丢车保帅”。 更何况之前俄方就提过类似要求,现在美国出面调停,等于给了乌克兰一个台阶下,既不用承认战败,又能结束战火。 这时候扎卢日尼被推出来当临时政府首领,就太顺理成章了。 这位50岁的“铁将军”在乌克兰民众里的支持率一度超过90%,比泽连斯基的77%高出一大截,乌军士兵更是把他当父亲一样信赖。 之前他因为说真话被泽连斯基打压,反而让他赚足了民心——大家都觉得他是“敢说真话的军人”,不是只会喊口号的政客。 对比之下,泽连斯基从“民族英雄”变成现在的“谈判工具人”,民众早有不满。 俄罗斯那边对扎卢日尼也更认可,毕竟之前两军对垒时,扎卢日尼的指挥风格务实,不像泽连斯基那样硬撑,这种“能谈得拢”的特质正是现在需要的。 19日当天175名被俘乌军被释放,还有22名伤病员被俄方单方面放回,这种大规模换俘行动,很可能就是双方在为扎卢日尼上台后的谈判铺路。 乌方要成立临时政府,本质上是在给“卖国土、裁军队”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有扎卢日尼这个“民族英雄”背书,民众对割地裁军的接受度会高很多——毕竟是大家信赖的将军做出的决定,总比政客偷偷摸摸签协议强。 而且临时政府的职责很明确:谈判、签协议、准备选举,等于把“背锅”的活儿全揽下来,等和平协议落地,选举结束,新政府上台,之前的争议就都翻篇了。 这种操作在国际政治里不算新鲜,找个有威望的人过渡,既能稳定局面,又能让核心利益者全身而退。 现在各方其实都在往这个方向使劲,美国推动协议是为了大选和省钱,俄罗斯拿到乌东和停火符合预期,乌克兰用土地和兵力换和平保住国家主体,扎卢日尼则借着这个机会完成从军人到政客的转型。 19日当天,俄乌还在互相指责对方袭击能源设施,俄军说乌军炸了自己的油库,乌军说俄军派了近150架无人机搞袭击,这种“边打边谈”的戏码看着热闹,实则是在为最终的和平协议争取筹码。 就像德国还在宣布扩大对乌援助,表面上是支持乌克兰,实则是在给美国递投名状,确保自己在战后的东欧格局里有一席之地。 至于那些被割让的土地和被裁掉的士兵,不过是这场大国游戏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19日的这些消息,不是和平的开始,而是各方利益达成平衡的信号,接下来就看扎卢日尼怎么拿着这副牌,和俄罗斯好好谈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