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 11月20日,日本冲绳县警方宣布,一名20多岁的驻日美军海军士兵因涉嫌在6月强制猥亵一名未满17岁的当地少女,被移交检察部门。 这事儿在冲绳瞬间炸开了锅。当地媒体《琉球新报》追踪发现,涉事士兵隶属冲绳县金武町的美军基地,案发时受害人正在回家路上。更让人气愤的是,嫌疑人直到最近才被移送检方,期间近五个月时间,他依然在基地内正常活动。 冲绳民众的愤怒不是没有缘由的。翻开历史账本,1995年三名美军士兵强奸12岁冲绳女童事件引发50万人抗议;2017年美军文职人员奸杀当地年轻女性;去年还有海军陆战队员酒驾肇事。根据日本官方数据,驻日美军七成基地集中在仅占日本领土0.6%的冲绳,而1972年至2024年间,美军及相关人员涉罪案件超过6000起。 问题的根源在于《驻军地位协定》这道“护身符”。按规定,美军人员在公务外犯罪时,日方有权起诉,但实际操作中,嫌疑人常被美军先行扣押,直到起诉阶段才移交日方。2024年初日美虽达成“加强司法合作”共识,可具体到本案,长达数月的调查空白期依然让民众质疑:“这算哪门子改进?” 那霸市民团体“和平思考会”代表玉城爱子直言:“我们的街道成了美军的练兵场,女孩们连夜间独行都要提心吊胆。”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办公室最新声明强调,已第17次要求日美联合委员会修订协定条款,增设日方对美军的先行拘捕权。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移送时机颇为微妙。2025年度美日防卫费分摊谈判即将启动,当前约2113亿日元的年度负担金可能再度上调。冲绳当地论坛热帖写道:“我们承担了74%的驻日美军基地,却连基本安全都保障不了,还要替他们付账单?”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言人回应称“严肃对待所有指控”,但拒绝评论具体案件。这种标准话术冲绳人听了半个世纪——2016年奥巴马访问广岛前,驻冲绳美军被曝性侵日本女性;2023年拜登与岸田会晤期间,仍有美军因暴力伤人被逮捕。 翻开地图,冲绳面积不到日本国土1%,却承载着30个美军专用设施。当东京街头庆祝《美日安保条约》升级时,冲绳人听到的是F-15战机彻夜轰鸣,看到的是霓虹灯下穿着制服的异国士兵。这种割裂感,就像当地老人说的:“我们既是日本的盾牌,又是盾牌下的牺牲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