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去不可吗?   日本记者在浦东机场看到的震撼一幕:前往日本的值机口中国人排成长

史之必然 2025-11-21 12:22:59

非去不可吗?   日本记者在浦东机场看到的震撼一幕:前往日本的值机口中国人排成长龙,满满当当站着一排等着办登机手续的人。   好多人看了这场景都纳闷,政府明明提醒过近期尽量别去日本,咋还有这么多人非要去?其实好多人心里都清楚政府发了安全提醒,可还是选了出发,这里面藏着不少实在的缘由,不是简单一句“不听劝”能说清的。   首先得弄明白,政府说的是“避免前往”,不是“禁止前往”,这俩说法差别可大了——前者是提醒风险,后者才是不让去,这就让不少人觉得“只要自己小心点,应该没事”。   最勾人的还是钱的事儿,日元这阵子贬得厉害,换钱比去年划算多了。以前换一万日元得花六百多块人民币,现在五百出头就够了,等于凭空省出一顿饭钱。   爱逛街的人最清楚,日本的药妆、母婴用品本来就受欢迎,现在汇率一降更划算,比如一瓶常用的保湿精华,国内专柜卖三百多,日本免税店折算下来才两百出头。还有奢侈品,像热门的皮包,国内卖五万二,日本那边算上退税和汇率差,能省出小两千块,这对本来就有购物计划的人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   交通方便也是个大原因。从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飞日本,最短才俩小时,比去国内的新疆、海南还快,而且没有时差,落地就能直接玩,不用像去欧洲那样倒好几天时差。好多人都是早就计划好的短途游,比如去京都看红叶、去奈良喂小鹿,这些行程规划了好几个月,实在不想因为局势紧张就泡汤。   文化上的亲近感也让人舍不得放弃。日本街头到处都是汉字,地铁站、商场的牌子不用翻译也能看懂,老年人去了也不犯怵。京都的清水寺、大阪的古寺庙,那些飞檐和庭院布局都带着唐式古韵,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走进去就觉得亲切。年轻人则盯着秋叶原的动漫店、涩谷的潮流街区,能亲眼看到喜欢的动漫周边、打卡影视里的场景,这种吸引力很难抗拒。   更现实的是,好多人的行程早就定死了,退不了。一两个月前就订了特价机票和酒店,不少特价票写着“不可退改”,酒店也付了全款,要是取消行程,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块就打了水漂。普通人攒点钱不容易,这笔损失实在心疼。还有人早就请好了年假,有的是和家人朋友约好的集体出行,临时改计划不光麻烦,还会扫大家的兴。   也有不少人是真的非去不可,不是为了玩。比如做外贸的老板,得去日本和客户谈订单、看货,要是不去,生意可能就黄了,一家人的生计都受影响。还有人是去探亲,家里的老人在日本定居,好几年没见了,趁着现在能出境,总得去看看。甚至有准备长期在日本生活的人,这次是去办签证手续、考察居住环境,这些事儿根本没法因为局势紧张就搁置。   当然,也有人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没那么足。他们没怎么关注日本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案件增多,也没留意到有些地方出现歧视性标识,只觉得“以前去都好好的,这次也不会有事”。加上刷社交媒体时,总能看到一些博主分享“赴日安全攻略”,说避开集会区域、晚上早点回酒店就行,心里的顾虑就少了很多。   不过这些人心里也不是完全没数,行为上都悄悄做了调整。以前去日本都是疯狂购物,现在大多缩短了逛街时间,转而把精力放在逛公园、看风景这些人少的地方。原本计划深夜去居酒屋的,现在晚上八点就回酒店了,还特意避开东京市中心的政治集会区域。有游客说,每天都会刷驻日使领馆的安全提醒,出门也尽量不穿带中国标识的衣服,能低调就低调。   说到底,这些人不是故意无视提醒,更多是被现实需求、经济诱惑和长期规划绊住了脚。只是大家可能没细想,自己花的每一笔钱,最后都会变成日本的税收,而日本今年的防卫预算涨得厉害,都用来买导弹、升级军事设施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日本媒体还特意放大这些游客的身影,说“中国游客不在乎局势”,以此给右翼势力打气。这就让个人的出行选择,不小心成了别人博弈的筹码,想想也挺让人无奈的。

0 阅读:0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