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第15次遗体交换,俄军413具换乌克兰15301具,这仗还怎么打? 这边红军

陈洪有深度 2025-11-21 15:37:10

俄乌第15次遗体交换,俄军413具换乌克兰15301具,这仗还怎么打? 这边红军城刚被俄军踩在脚下,美俄背后的28点计划也被媒体曝光,内有战损崩盘,外有盟友背刺,乌克兰还能坚持多久呢? 11月20日,俄罗斯杜议员马萨拉利耶夫证实,俄乌双方再次进行辅助交换,俄军承诺交出1000具乌克兰士兵的遗体,同时乌克兰可以将手中的30具俄军遗体交换俄方。 这已经是俄乌双方进行了第15次遗体交换了,总共算下来俄方移交了一万五千三百零一具遗体,而接回来的只有四百一十三具。 这个数字可不是说乌克兰不重视收集俄军遗体,只能说双方的战损比差距实在太高了。 通常情况下来讲,拥有战场控制权的一方才具备收殓双方战损士兵尸体的能力,既然俄罗斯手中有如此规模的乌军遗体,那就说明最近的几场硬仗乌军基本上都在仓皇撤退,甚至连带走战友遗体的机会都没有。 以前西方媒体总爱说俄军是用人海战术填线,乌克兰在西方支援之下消耗了大量俄军有生力量,可现在仗已经打了三年多,乌克兰累计收到遗体两万多具,而俄罗斯却只有3000多。 扣除无法回收的遗体,粗略算下来也有7:1的总体战损了,而从这次的交换来看,双方战损比直接飙升到几十比一,这哪里是打仗,乌克兰士兵面对根本就是不对等的屠杀!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突然宣布要在明年1月辞职,此人向来对俄罗斯十分强硬,现在连他都要辞职走人,说明风向可能真的要变了! 对乌克兰来说,俄乌前线现在只能用“绝望”二字形容,俄罗斯国防部在20日发布视频,画面中俄军工兵正在红军城矿工区里排雷,说明冲突已经结束,工兵已经进行扫尾工作了。 作为顿涅茨克地区的铁路心脏,红军城绝对算得上是乌东的工业重镇,现在整个红军城战役基本已经结束,现在城市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只有不到1300人依然在做最后挣扎。 俄罗斯已经在前线布置了纵深24公里的杀伤区,乌军战报已经承认俄罗斯的无人机数量至少是乌克兰的10倍,如此高压的作战环境已经几乎瘫痪了机械化部队,想要前线轮换或获取补给的士兵至少要徒步行走十几公里。 如果两三人一组聚堆,就会遭俄罗斯无人机攻击,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泽连斯基撒了弥天大谎,现在俄军用遗体交换彻底撕开了泽连斯基的遮羞布! 科斯坦丁尼夫卡的战事也不顺利,从今年6月开始,俄军已经切断了这里的水电煤气,基础设施彻底瘫痪,依然有快五千平民困在里面在生存线上挣扎。 现在冬季已至,后勤补给线拉得越长就越脆弱,对乌克兰来说,这个冬天恐怕比以往都要寒冷漫长。 如果说前线失利是皮肉伤,那外交桌上的背刺则直接射穿了泽连斯基的明白。 现在多家外媒在传,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秘密接触,甚至搞出了28点计划。 根据媒体放出的消息,该计划要求乌克兰放弃顿巴斯东部地区,这比之前按照战线划界还要过分,也就是说两大国已经准备彻底让乌克兰割让顿巴斯地区了。 而且要裁掉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一半,乌克兰必须承诺放弃重型武器,同时乌克兰境内不能有任何外国驻军,销毁或收回所有西方支援的远程武器。 如果协议真的按此签署,那乌克兰就真的变成了毫无反抗之力的缓冲区,看来普京已经说服特朗普,俄罗斯也要彻底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了! 虽然消息传出后,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否认了消息的可能性,可天下绝对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鲁比奥已经承认美俄之间存在秘密沟通。 俄方代表德米特里耶夫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感觉俄方立场已经受到了重视,这就是在敲打拜登政府,当年拜登坚决不同意俄罗斯的策略,现在特朗普执掌之下的美国,终于开始认真考虑俄罗斯开出的价码。 情急之下的泽连斯基赶紧跑到土耳其,想拉着埃尔多安做中间人重启谈判,可俄罗斯直接没给机会,态度相当冷淡地回绝! 国际外交实力决定一切,现在前线态势对俄罗斯相当有利,在普京眼里,泽连斯基根本就没有同其谈判的资格,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跟任何欧洲国家来回拉扯,求得特朗普支持才最可能一锤定音。 如果28点计划真的推行,那泽连斯基可真就没有退路了,接受的话就是丧权辱国,国内民族主义者能把其生吞活剥,要是不接受,乌克兰好像也没什么筹码,只要美国彻底断供,就凭欧洲的家底是根本支撑不起乌克兰继续同俄罗斯对抗的。 俄罗斯在前线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乌克兰的防线正在被一点点蚕食,红军城失守或许只是第1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而已。 马克龙虽然依然在给泽连斯基画大饼,这10年的交付周期根本就解决不了乌克兰当下的难题,可惜的是美俄已经开始关门算账了。 对乌克兰来说,最悲哀的或许不是战场失利,而是完全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美国要的是战略收缩和资源控制,俄罗斯要的是土地和安全缓冲区,欧洲没占到什么便宜,背了一身还不完的债。乌克兰就更是如此,打到最后才发现,肉被美俄瓜分,骨头被欧洲各国分食,自己只是被放在桌子上的菜而已!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陈洪有深度

陈洪有深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