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唐朝诡事录》的讽刺太扎人了, 在门阀面前,官职不过就是个摆设。 卢凌风的范阳卢氏、裴喜君的河东裴氏,一报家门,直接就把苏无名的“能力”和“名望”压得抬不起头来。韦涛的阀阅宴,不问官阶只问出身,“苏某有自知之明”一句,说尽了寒门与世家的天壤之别。 唐朝“五姓七望”不是传说: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赵郡李氏,再加上韦、裴、柳、薛等大族,垄断仕途与声望。范阳卢氏出八相、百余进士;河东裴氏两千年间出宰相近六十;连唐文宗求娶郑氏女都被遇冷,有句话叫做“天子两百年,不如崔家九品官”。 皇权忌惮、科举难破,门阀真的就像一座无形的墙。颜真卿“文能提笔安天下”的出场,短短几秒却震人心魄:理想与门第的对冲,寒门与士族的博弈,才是这盘大棋的底色。催卢纬搞团建,念祖荣光、借科举巩固控制,朝堂与舆论都在掌握之中,皇帝像是一个傀儡,门阀才是幕后的真玩家。 从韦家缺角的阀阅到裹石的凶器,从商与士族的矛盾再到皇权与门阀的暗战,编剧那可是把历史的肌理全部都编织进探案线索里边了。 我感觉《唐朝诡事录》不只是为了破案,更是在撕开一个时代的真相,铁打的士族,流水的皇帝;姓氏,才是最硬的硬通货。您觉得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