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送花,把钱留给患癌的小孩。”——这是许绍雄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家属17日在宝福纪念馆门口贴出的手写告示。 灵堂外却是一片花海。 成龙的花牌比人还高,古天乐、宣萱、吴彦祖的名字排成三排,粉丝举着《使徒行者》的剧照在雨中排队。 有人小声嘀咕:“不是说好不送花吗?”工作人员只能苦笑:“花是心意,退回去更失礼。” 矛盾就这样摊在太阳底下:一边是想把告别压到最轻的家人,一边是习惯用排场表达哀思的娱乐圈。 许绍雄演了50年配角,第一次当主角,却是自己的葬礼。 他把“低调”刻进骨子里——去年被拍到在儿童做义工,照片里他戴着一次性口罩,蹲在地上给小孩分蛋糕,旁边志愿者都没认出这是“欢喜哥”。 儿童癌病基金后来透露,他匿名捐了7年,连会计都只见过“X先生”的签名。 于是家属干脆把帛金箱改成捐款二维码,旁边立着小黑板:一朵花=200块,一次化疗。 不到三小时,基金官网被挤爆,技术员发朋友圈:“第一次因为服务器崩了想哭。” 有人算了一笔账:现场那200多个花牌,按最低价算差不多10万港币,等于一个患儿两周的靶向药。 数字冷冰冰,却一下子把“要不要送花”变成“要不要救命”。 下午4点,仪式结束,工作人员把花牌上的丝带拆下来,扎成一束,放进许绍雄的棺木。 花海留在原地,慢慢被雨水打蔫。 第二天,基金收到一笔匿名转账,备注只有四个字:欢喜常在。 原来真正的悼念不是花有多大,而是把花变成药片,把眼泪变成红包,让一个人最后一次演戏——演的是如何把变成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