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谋求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冒险举动,不仅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更给地区和平敲响了警钟。这个1967年提出、1971年确立为国策的“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原则,本是日本战后和平的核心象征,如今却要为“绑定美核威慑”让路,实在令人费解。 高市的轻率早已引发不满: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11月15日在社交媒体直言,领导人的攻击性言论可能一步步升级为冲突灾难,质问她是否有相应觉悟;前外务省审议官田中均更犀利对比,连右翼鹰派安倍都懂“首相分寸”,高市却“欢呼雀跃”般妄议台海、动核政策,简直是将国家推向绝境。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也直指其表态唐突,明确将在国会质询。 作为唯一遭受过核爆的国家,“无核三原则”承载着民众对核灾难的集体记忆,更是佐藤荣作当年斩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关键。如今以“削弱美核威慑”为由修改,看似为了安全,实则是将日本变成地区冲突的“核跳板”。事关国家存亡的决策,岂能仅凭首相个人执念轻率推动?高市若执意突破战后和平底线,不仅会遭到国内民意反噬,更会引发周边国家强烈反弹,最终只会让日本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后果,谁能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