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没消息”了,而是从“大张旗鼓搞建设”变成了“踏踏实实搞运营”。 中国空间站从1992年工程立项开始,三步走战略走得稳稳当当。第一步天宫一号验证交会对接,2011年发射成功,神舟八号无人对接锁扣合拢,奠定基础。第二步天宫二号2016年上天,神舟十一号两人驻留一个月,天舟一号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这些技术一个个攻克下来。2021年天和核心舱升空,聂海胜他们首批入驻,接下来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对接,2022年底三舱组合体成型,从零到一全靠自己干成,现在已经支持多个乘组轮换,累计15人次长期驻留,11次出舱活动,刷新单次出舱时长纪录。整个过程一步一个脚印,设备全是新一代设计,运行稳定得一批。 建成以后,空间站就进入应用发展阶段,不再天天搞大新闻,而是专注科学实验产出实打实的成果。有些人觉得安静了就以为不行,其实新站没那些老毛病,能把精力全放在研究上。国际空间站那边呢,服役快30年,超期好几年,俄罗斯舱段裂缝好几处,漏气五年了还没彻底解决,每天漏2磅多空气,宇航员老用胶带补丁,双方专家还为原因吵架,2025年风险评估都升到最高,随时准备紧急撤离。中国空间站正好相反,水氧循环系统再生率95%,尿液汗水全变饮用水,货船只补一点点,航天员喝着自己循环的水,生活自给自足。 太空种植就是典型例子,神舟十四号带的水稻种子在问天舱种120天,从发芽到结实全周期完成,全球首次。返回种子选育,到2024年第三代已经丰收,株高均匀,抗病强,产量高,营养成分还变了,吃起来更甜,将来直接帮解决粮食问题。现在神舟二十一号又带了新一批实验,包括小鼠饲养研究失重对行为影响,向日葵地黄这些植物观察手性起源,成果一个接一个落地。 生命科学实验更多,天舟货船送上去的样品,脑细胞在微重力下迁移快几倍,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启发。骨肌细胞修复慢,搞清原因就能护航天员肌肉,也用到地面康复。药物在太空晶体长得纯,降脂药效果好,未来太空制药不是梦。西北工业大学高温炉把钨合金加热到3200度,强度更高,直接服务核工业航空。神舟十九号出舱三次,安装防护装置,单次9小时纪录。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张陆他们上行锂电池研究、智能算力平台,还首次烤鸡翅煎牛排,热风烘烤机成功,食材起焦香味,人类头一回在轨做熟食。 这些东西不像发射火箭那么炸裂,但件件接地气。农业新品种推广,医疗新方法临床,材料新突破工业用,水循环省资源,斑马鱼涡虫生态实验,未来扩展舱段,六舱构型,载荷更多。2024年底发布首份进展报告,180多项项目,下行样品上百种,数据300TB。2025年神舟二十、神舟二十一、天舟九号任务顺利,神舟二十一号3.5小时快速对接,创纪录,还带了首位外籍航天员准备,国际合作也来了。计划10-15年上千项实验,低成本货运系统轻舟昊龙验证,梦舟飞船长十火箭首飞在即。 说白了,建设期要秀肌肉,让大家看到中国行。现在运营期要出成绩,让老百姓真受益。国际空间站看着体积大,其实问题堆成山,维修占大头。中国空间站新,功能全,安静出成果,等这些技术落地,粮食医疗工业全升级,那时候谁还好意思说差距大?那些觉得没消息就落后的人,估计是没关注专业渠道,热搜不发,但价值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