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有没有意识到武则天有称帝的心思? 结合史实来看,李治对武则天的权力野

康安说历史 2025-11-21 23:45:55

唐高宗李治有没有意识到武则天有称帝的心思? 结合史实来看,李治对武则天的权力野心绝非毫无察觉,只是被身体状况、政治需求和局势惯性绑住了手脚,只能看着她一步步蚕食皇权。 永徽六年废王立武时,武则天就露出了锋芒,褚遂良在朝堂上以死力谏,帘子后面突然传出 “何不扑杀此獠” 的断喝,这时候的她已经敢直接干预朝政决策,李治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个女人的狠辣,但他正需要借武则天的手扳倒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集团,只好默许这种 “越界”。 等到显庆五年,李治风眩症加重,眼睛看不清奏章,只能把政务交给武则天处理,这一下等于主动递出了权力的钥匙。 武则天接手后干得风生水起,甚至在麟德元年搞出了宫中厌胜事件,被宦官王伏胜告发,李治当时气得立刻召来宰相上官仪商议废后,还让他起草了诏书,这说明他心里早就对武则天的牵制忍无可忍,清楚她的权力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帝位。 可武则天一赶来哭诉,李治立马就怂了,把所有罪责都推给上官仪,眼睁睁看着这位宰相和儿子被抄家处死,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李治不是没察觉野心,是根本没能力对抗,毕竟朝政已经离了武则天转不动了。 上官仪死后,武则天干脆光明正大地搞起了 “二圣临朝”,从 664 年开始,李治称天皇,她称天后,百官朝拜时两人同受尊礼,这在皇权史上简直是破天荒的事。 武则天还趁热打铁推出 “建言十二事”,又是劝农桑薄徭赋,又是给八品以上京官涨工资,甚至提出父在为母服丧三年,这些政策全是在收买民心、笼络官员,完全是帝王的施政手笔。 当时大唐人口从永徽三年的 380 万户涨到后来的 615 万户,经济确实在发展,李治看在眼里,即便知道武则天在培植势力,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 毕竟自己躺着就能当太平天子,何必跟一个能干活的 “贤内助” 较真。 更明显的信号在太子身上。长子李弘仁孝能干,却突然暴毙,时人都怀疑是武则天所害,李治心里未必没有疑虑,但他没深究,反而立了次子李贤。可李贤刚当上太子,就因为注释《后汉书》被武则天敲打 —— 这部书记满了女主称制的教训,明摆着是在暗讽武则天干政。 武则天直接送他《少阳政范》和《孝子传》施压,还传出 “李贤是韩国夫人生的私生子” 的流言,面对这种动摇国本的传言,李治全程沉默,因为他知道这是母子间的权力博弈,而自己夹在中间无能为力。 后来武则天派人在东宫搜出数百具铠甲,按唐朝律法私藏 3 具就够死刑,这分明是栽赃,李治却只能看着李贤被废黜流放,说到底还是怕武则天翻脸,自己没人打理朝政。 上元元年以后,武则天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她甚至开始修改礼仪制度,提升妇女地位,把武氏族人一个个提拔上来,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逐渐渗透到权力核心。 李治晚年不是没想过制衡,他让李贤监国历练,可李贤太能干反而被武则天视作眼中钉,最终被逼死;他又立李显为太子,却没给足够的权力支撑。 直到驾崩前,李治还留下 “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取天后意见” 的遗诏,这看似是信任,实则是无奈 —— 他知道自己一死,再也没人能管住武则天,但朝堂早已被她经营得固若金汤,与其强行压制引发动乱,不如留个缓冲。 李治大概到死都觉得,武则天最多就是学独孤皇后那样掌权,没敢想她真能改朝换代称帝,毕竟在男权社会里,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他没算到,自己亲手喂大的权力怪兽,最终会彻底吞噬李唐江山。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