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GDP超过10000亿美元时,美国开始警惕中国崛起,中国这样安慰小

炎左吖吖 2025-11-22 10:19:12

2000年中国GDP超过10000亿美元时,美国开始警惕中国崛起,中国这样安慰小布什总统:“中国GDP总额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美国一年GDP增量4000多亿,中国不到800亿,美国不必担心中国。” 2000年刚开始,中国经济像刚拧开阀门的自来水,哗哗地往上涨。 这一年GDP刚破1万亿美元,挤入“万亿俱乐部”。 可对面美国的眉头却皱得能夹死苍蝇。 这个九十年代年均长9.7%的“穷小子”,居然敢跟自己叫板? 小布什刚上台就给中国贴标签“战略竞争者”,五角大楼的报告里全是“中国威胁论”。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警惕中国”的总统,间接给中国留了十年黄金发展期。 2000年的美国,刚从苏联解体的喜悦里醒过来,正享受“唯一超级大国”的红利。 可抬头看见中国的增速,就像班里第一看到后排同学突然考了90分,心里直犯嘀咕。 小布什竞选时喊“中国不是伙伴是竞争者”,上台就推《中国军力报告》,可真要动手? 他没那个底气。 数据摆在那。 美国GDP10.25万亿,中国才1.21万亿,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美国一年GDP增量4200亿,中国才790亿。 产业上更悬殊。 中国出口的是袜子、玩具、打火机,高科技占比不到10%。 美国攥着微软、英特尔,芯片占全球90%。 更要命的是,中国正等着入世。 中美1999年就签了协议,可小布什要是把中国逼急了,关税壁垒一竖,沿海几千万工人的饭碗就得砸。 所以中国代表见人就说数据:“您看,我们增量才您的五分之一,军费才146亿,您3040亿,这哪是竞争,是小学生跟大学生比作业量。” 这套“摆事实不吵架”的策略管用了。 小布什团队嘴上硬,心里清楚,跟中国较劲,不如先搞定眼前的利益。 2001年中国顺利入世,美国还放宽了低技术产品限制。 毕竟,中国生产的玩具、家具,填满了美国超市的货架。 小布什的总统生涯,本来该是“常规操作”。 可2001年9月11日的撞机事件,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世贸大厦的浓烟里,小布什刚从惊愕中缓过神,立刻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目标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 这场“正义之战”让他的支持率飙到72%,军工巨头赚得盆满钵满。 可他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2003年,美国又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打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 两场战争像两个无底洞。 美军在中东驻军超10万,军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更糟的是,战争催生了次贷危机。 为了填补军费窟窿,小布什政府放任银行搞“二次贷款”,老百姓没还完房贷就敢买第二套房。 就在美国深陷中东和金融危机时,中国这边却在闷头搞发展。 2001年入世后,外资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珠三角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玩具,长三角的电子厂组装电脑,中国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2661亿,涨到2008年的1.43万亿。 中国人修高铁、建港口、办工业园区,把“世界工厂”的牌子擦得锃亮。 有人说“小布什是中国的好朋友”,其实这是个误会。 小布什从没想过帮中国,他只是被现实推着走。 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 小布什的“分心”,给了中国最需要的时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全球股市崩盘。 这时候的中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技术。 奥巴马上台时,美国的处境有多惨? 次贷危机让GDP掉了4.3%,失业率冲到10%。而中国的GDP呢? 从2000年的1.2万亿,涨到了2009年的5万亿,占美国的35%。 奥巴马哀叹:“我们错过了遏制中国的最好时机。” 其实不是错过,是根本遏制不了。 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靠美国的“仁慈”,是靠13亿人拼出来的。 2008年末,小布什去伊拉克访问,被记者扔了鞋。 这句话成了美国媒体的笑柄:“这是伊拉克人民的吻别。” 可在中国,人们想起的是2001年中国入世的欢呼,是2008年奥运会的烟花,是珠三角工厂里彻夜不灭的灯光。 小布什或许没想到,他主导的两场战争,最终变成了中国崛起的“催化剂”。 2011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二。 这时候回看2000年的那个“万亿GDP”,像极了小学课本里的“龟兔赛跑”。 有人说“小布什让中国占了便宜”,其实不对。 中国的崛起,是小布什的“无心之失”,更是中国人的“有心之拼”。 2000年的那声“不必担心”,不是美国的善意,是中国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小布什的故事,不过是给中国的崛起做了个注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你自己不放弃,谁也打不垮你。 主要信源:(人民网——“美国人不明白,中国并不怕美国” 人民网——老布什之子:美国该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丨东西问·中美对话)

0 阅读:448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