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

如梦菲记 2025-11-22 10:46:54

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要么在中国境内,要么在朝鲜半岛,不是在日本本土,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不要问日本怕不怕中国,先问日本怕什么,看过这些年日本的言论和动作就明白,他们不是不怕战争,而是根本不怕战火烧到自己家,这种底气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一千多年来被地理和历史联手锻造出来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经历了十几次对外用兵,每一次战场都在别人家里,每一次都是自己全身而退,你会不会也养成这么个习惯——战争没什么可怕的,只要确保自家不沾火,一切都在掌控范围内,日本就是这么想的。   从663年白江口海战开始,日本用一千多年的时间彻底掌握了一套“远程放火术”,唐军和新罗联军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把日本舰队打得四散八逃,烧毁战船四百多艘,阵亡官兵无数,但这场血腥的失败没有波及日本列岛一分一毫。   一千年后,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从朝鲜半岛溃败,十五万大军打了七年还是要灰溜溜撤回去,可日本本土的工厂依然轰隆隆转,兵员和粮食该怎么供就怎么供。   这种经历重复得太多次了,多到让日本军方形成了一个固化的认知:战争就像做生意,你可以把代价全部转嫁给对方,而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甲午战争时旅顺战火纷飞,日本本土却在庆祝胜利,抗日战争进行了十四年,中国大地生灵涂炭,日本列岛却一尘不染,直到1945年美军的B-29轰炸机才把这个梦打碎。   石原莞尔这个关东军参谋长,当年就把这套算盘算得明明白白,他跟部下说得很直白,成功了就控制东北的土地资源,失败了就把部队坐船拉回岛上,本土的工业基础毫发无损,过几年磨好刀子再来。   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战略,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风险转移,九一八事变那晚,柳条湖的炸声证实了他的判断,日本用最短的时间占领了整个东北,石原莞尔看着战报一定在心里默念:看吧,就是这个味道。   他们把东北当成了一个实验室,建立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在那里练兵、拼命抽取资源、训练装甲部队,所有这些都不是在自己家门口,战场越往内地推进,他们越觉得自己坐得稳当。   从上海滩到华北平原,再到南京和重庆,每一步都在拉长战线,每一寸都在大陆的土地上,日本本土什么时候成过战场?没有,工业什么时候停过?也没有,这就是日本人想要的节奏。   可问题是,这套模式在现代碰上了硬茬子,2025年的今天,日本防卫省在高调宣传新武器,12式岸舰导弹射程从200公里跳到了1000公里以上,准备往冲绳、宫古岛这些离岛上部署,目标直指台海和东海方向。   他们还在组建“水陆机动团”,那就是照着美军陆战队的模子打造,想象的是战时能迅速投送到朝鲜半岛或中国周边海域。   防卫预算年年创新高,2023年直接冲到6.8万亿日元,一大半经费都砸在远程打击武器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日本还在用老剧本。   依托美军在亚太的基地网络,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筹码把战线控制在第一岛链之内,横须贺、冲绳那些驻扎着航母战斗群的基地,加上驻韩美军的配合,日本自信能把中日冲突的战火挡在本土之外。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这样的军工巨头早就做好了随时转产的准备,平时生产民用品,战时立刻能转出战机和军舰,这种“军民融合”给了他们持久作战的幻觉。   只是日本人一直在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对对手的判断停留在了过去,万历时期他们低估了明朝的战争意志,甲午时轻视了北洋水师的反击能力,1937年误读了中国人的抗争决心。   今天他们依然用同样的逻辑来看待中国,觉得只要把战火限制在台海或朝鲜半岛,中国就会因为本土经济的顾虑而妥协,这种想法有多离谱,看一下中国这些年干的事就知道了。   钓鱼岛常态化巡航、南海岛礁的全面建设、火箭军的全域打击能力,每一个动作都在宣示同一个信号:任何试图把战争边界线拉到中国领土之外的企图,都会遭到跨越地理限制的反击。   导弹时代早就改写了游戏规则,战场的概念已经不是一千年前那样可以用地理边界清晰划分,从马里亚纳群岛飞过来的B-29轰炸机能在1945年把东京夷为平地,东风导弹同样能在今天覆盖日本列岛的每个角落。   现代战争也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经济、能源、科技、金融,这些都成了战场。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对外贸依存度极高的国家,经济体系的脆弱性是致命的,一旦真的擦枪走火,他们那套“本土平安”的梦想会在瞬间崩塌。   日本现在要是真的抱着同样的幻想,那就是在重复一个已经被历史判过死刑的计划,这一次,没有人会让他们把代价全部推给别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